作物种质资源丢失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尽管利用种质库保存种质资源很有效,但所保存的种子不能经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难以对新出现的病虫害产生抗性和对气候变化产生适应性。因此,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作物种质资源农家保护的概念,尝试由农民延续种植地方品种进行利用性保护,建立一种与种质库(圃)互补的原生境保护方法。
农家保护是在所有水平上保护种质资源,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农家保护的主要做法是选择适合的保护点以及涵盖的作物和品种,同时应考虑当地生态系统、目标物种及种内多样性、物种适应性、遗传侵蚀、多用途价值、当地合作伙伴和政府机构的利益和兴趣以及监测方面的技术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如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等在农家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当地农家品种的保护:①为农民提供参与品种改良的机会,让他们选择和利用品质优、抗病性强、产量高、适口性好的各类品种,这样农民就可以自愿不断种植、利用和选择下去。②提升农民保留品种的环境、文化、经济、社会产品和服务价值,增加市场需求,提高种植户收入,也能使农家品种保留下来。③国家给予优惠政策,通过种子补贴、有机生产补助和生态补偿方式,支持农民种植传统品种。
中国也在荞麦等作物上开展了种质资源的农家保护探索,结合荞麦地方特色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对利用和保护当地优异荞麦种质资源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