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经济开发区,是一处由6个相邻的环壕组成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08年开始全面钻探调查与发掘,发掘面积近1.9万平方米,共清理良渚文化墓葬397座、灰坑21座、建筑遗迹10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4000多件。年代大致贯穿了良渚文化始终。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已发掘的5个环壕的情况看,各环壕内的墓葬存在高低不同的等级关系。其中,环壕Ⅰ平面总体上呈方形,东北转角略成丁字形,向北延伸与环壕Ⅲ相接,边长134~155米,面积2万余平方米。壕沟宽3.35~15.2米、深0.6~1.25米。环壕内有墓葬、建筑遗迹、灰坑和砂土层等遗迹,已清理良渚文化墓葬267座、建筑遗迹8处、灰坑18座和砂土层遗迹3处,墓葬出土陶、石、玉器等各类遗物约2700件(组)。其中,200号墓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约110件(组),属高等级的贵族墓葬。
玉架山遗址的发现首次揭示了良渚文化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6个环壕代表了6个相关的氏族,从环壕的面积大小、分布位置和墓葬等级等方面可以看出不同的等级和地位。玉架山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组织结构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