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R.E.斯塔克(Robert E.Stake)在1969年提出,并由E.G.古贝(Egon G.Guba)和Y.S.林肯(Yvonna Sessions Lincoln)在1989年发展为“第四代评估”理论。
响应式评估也称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评估(client-centered studies),因为它强调评估者必须与各种客户群体通力合作,并且得到客户群体的鼎力支持,才能开展政策评估。因此,评估者必须同各种客户群体密切沟通和频繁交互,以满足各种客户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响应式评估突出政策评估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认为政策评估者应以客户群体的需求为旨趣,并使客户群体参与和利用政策评估。
响应式评估认为,政策涉及的各类客户群体不是被动地接受政策评估结果,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估问题的建构和评估结果的使用。评估者要与客户群体和利益相关者要进行反复沟通和多番论证,从利益相关者出发去建构他们对公共政策的共识。因此,响应式评估是包容性、参与性和合作式的政策评估,推崇以客户群体的需求为评估出发点,并通过不断对话、沟通和参与,使政策评估可以回应客户群体的需求。
响应式评估需要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参与和充分投入,这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响应式评估通常会使用多种方法,并强调采取行动研究方法,使客户群体能够通过参与评估而自主自发地进行政策评估。但是,响应式评估的不足在于评估结论很难推演到外部条件,因为政策评估过于强调本地自主性。与此同时,响应式评估强调评估者同客户群体的密切沟通,很可能使评估者丧失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