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优越。森林里大气环境质量好,空气中细菌含量少,空气负离子浓度高,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精气成分多、相对含量高,地表水质量好,日照少,空气清新湿润,风速小,噪声小,环境优雅宁静、优雅宜人。生态环境优越是森林旅游资源的第一大特色。
生物多样性丰富。在森林旅游资源集中的自然保护地内,由于保护较好,受破坏干扰的程度小,环境适宜,保存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森林旅游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
景观复合性强。森林旅游区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人文荟萃,两者紧密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烘托,提高了森林旅游资源质量,体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复合性。
功能多重性。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着多重功能,除了旅游游憩功能之外,还在发挥着其他功能。
广泛适应性。森林旅游资源优越的地方,往往集雄、奇、险、秀等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及得天独厚的生物气候资源于一身,因此森林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融合休闲、猎奇、求知、求新、健身、陶冶情操和激发艺术灵感等诸多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旅游者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可持续性。森林旅游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营者或所有者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在森林旅游过程中,不损害景观资源和环境,并从中学习各种知识,获得身心舒畅和享受。在森林旅游发展中,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即旅游、资源、生存环境三者统一,以形成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吴楚材等人提出环境资源是森林旅游的重要旅游吸引物,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森林旅游的品质,对空气负离子和植物芬多精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森林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三类。①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山体、水体、植被、动物、森林覆盖率、天气现象等类型。②生态环境资源涵盖细菌含量、空气负离子含量、大气质量、植物精气、地表水质量、放射性辐射强度、旅游舒适期、土壤等类型。③人文资源涉及历史古迹、民俗风情、宗教等类型。此外,森林公园的主要特色就是森林景观。就森林景观而言,应强调五个方面的调查:森林的群落景观,包括森林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层次与林相;森林植被的季相景观;奇树异花或植物局部景观;珍稀保护树种及古树名木旅游资源。国家林业局与国家旅游局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颁布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两个国家标准。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依据主要有三种:①考虑旅游资源的物质属性,如地质地貌、水文、生物、气象以及文化景观等;②从某一学科视角出发,如将旅游资源划分为生物、非生物和文化三类;③依据旅游资源的市场重要性将其分为旗舰式、支撑式和补充式三类。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要素以风景质量为重点,兼顾旅游开发条件,将旅游资源风景质量划分为森林景观(森林覆盖率、林相、季相、古树名木),山岳景观(山体特征、景观特征),水域景观(水体特征、景观特征),生物景观(森林植物、野生动物),天象景观,人文景观和环境质量(大气质量、水体质量)七类要素;将开发条件划分为地理位置、外部交通、旅游协作、服务设施、游人规模和知名度六类要素,由两大部类、若干个类目与项目组成评价体系。《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I8972—2003)作为中国森林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在评价依据、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总之,在评价研究中,多采用层次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附加值等。此外,强调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影响力评价。该方法表现为专业人员对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影响力的直接评定。同时,强调大规模的视觉景观的美学价值评估和货币价值评估也是其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