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综合领域 . 〔医学综合〕 . 〔医学人物〕 . 〔外国医学人物〕

希钦斯,G.H.

/George Herbert Hitchings/
条目作者夏媛媛

夏媛媛

最后更新 2023-04-06
浏览 146
最后更新 2023-04-06
浏览 14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05-04-18~1998-02-27)

美国药理学家。

英文名称
George Herbert Hitchings
国籍
美国
出生日期
1905-04-18
去世日期
1998-02-27
出生地点
华盛顿州霍奎厄姆
去世地点
新泽西州查珀尔希尔

生于华盛顿州霍奎厄姆,卒于新泽西州查珀尔希尔。1923年在华盛顿大学学习生物学,获得药物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33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留哈佛大学执教到1939年。1942年任巴勒斯-威尔科姆公司研究所生物化学室主任,从事药学研究,直到1975年退休。

希钦斯与G.B.伊莱昂合作,他们重点研究了核酸的基本组成部分“核苷酸”的合成代谢途径。他们研制了一批“抗代谢药”,经过临床试用证明6-巯基嘌呤治疗白血病有效。接着他们又研制成巯鸟嘌呤,该药至今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希钦斯和伊莱昂研制成功的另一药偶氮硫代嘌呤是6-巯基嘌呤的类似物,这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它不仅能抑制肾脏和其他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也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0世纪60年代制成的另一种6-巯基嘌呤衍生物别嘌呤醇是一种尿酸合成抑制剂。在用抗癌药治疗恶性肿瘤时,死亡的癌细胞产生出大量尿酸,对肾脏有损伤作用,这时要合用别嘌呤醇来抑制尿酸的生成。该药也已成为治疗痛风的标准药物,因为痛风症正是尿酸在关节中大量沉积所致。他们系统研究了正常人体细胞与癌细胞、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在核酸代谢上的差异,目的在于设计出药物来杀死癌细胞和病原体而不损害正常细胞。根据这一原理,他们又研制出抗疟原虫的药物乙胺嘧啶和治疗泌尿系和呼吸道传染病的抗菌药甲氧苄氨嘧啶(又称甲氨苄啶)。1970年又研制出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药物阿昔洛韦。此外,甲氧苄氨嘧啶与磺胺药合用是当前治疗艾滋病人肺炎的有效疗法。

因为以上新药的研制,希钦斯和伊莱昂、J.W.布莱克共同获得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