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 . 宗教学 . 基督教 . 〔派系、组织〕 . 基督教异端派别 . 司各脱主义

司各脱主义

/Scotism/
条目作者张迎迎

张迎迎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71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7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世纪哲学流派。以13世纪方济各会神学家、经院哲学家J.邓斯·司各脱的名字命名。

英文名称
Scotism
所属学科
宗教学

司各脱主义在神学构建中自由运用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学。不同于托马斯主义的是,该流派更加坚持方济各会传统,代表了传统奥古斯丁-柏拉图主义立场和托马斯·阿奎那激进立场之间的折中路线。司各脱的思想一诞生就被方济各会尊为指导思想,用于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相抗衡。但是,只有在16世纪初司各脱的作品最终被收集、编辑后,才真正形成了司各脱主义流派,并在16~17世纪进入其黄金时期,学派遍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北欧各国。到19世纪,其影响大幅下降。

司各脱比托马斯·阿奎那更加严格地划清了哲学和神学的界限。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上帝创造的宇宙万物,神学的对象则是上帝自身;研究哲学依靠理性,神学是信仰的学问,信仰上帝靠教会权威,理性无法解释信仰问题。世界的终极原因是上帝的自由意志,因而世界是偶然的存在。上帝本身就是意志,上帝爱世人,出于上帝的意志;人的有限意志以上帝的善为终极的善,意志的善在于服从上帝、热爱上帝。热爱上帝是自觉自愿,并且知道上帝的意愿。意志自由选择的善与理性正确判断的善必然是统一的。意志自由地按事物自然秩序选择时,自然热爱上帝之所爱。人得到救赎固然取决于上帝的恩宠,但仍需要人有意志的积极行动。认为人最大的幸福在于用自己的意志爱上帝和人,而不是像托马斯·阿奎那所认为的仅用理智认识上帝。

由于缺乏全面的理解,司各脱主义在历史上经常被误解和嘲讽。宗教改革时期,爱拉斯谟把司各脱主义当作经院哲学的主要代表加以嘲笑,“笨瓜”(dunces)成了经院学者们的代名词。天主教内部把司各脱主义作为托马斯主义的对立面,随着新托马斯主义的兴起,司各脱主义被冷落,甚至贬低。

  • 丁光训,金鲁贤,张庆熊.基督教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