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东部,是宁波市最大河流,因宁波古称“甬”而得名。甬江自四明山脉腹地大湾岗发源,向东北经奉化、鄞州、海曙、江北、北仑诸区,在镇海区大游山外入东海,全长130.96千米,流域面积4572.00平方千米。甬江干流的称谓随地而异。自源头至奉化区溪口镇公棠村称晦溪,公棠村至奉化区江口街道方桥村称剡江,方桥村至宁波市区三江口称奉化江,三江口以下习称甬江。甬江主要支流有东江、县江、鄞江和姚江,各级支流与甬江干流构成树枝状水系。甬江上游属山溪性河流,因山势陡峻,地形复杂,河流比降大,流速快,水位变化明显,汛期常有洪水灾害;其下游地处平原,比降小,流速慢,河道蜿蜒曲折,加之受潮汐影响,汛期洪水排泄不畅,会有大面积内涝之虞。
甬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显著;年平均径流量37.02亿立方米,6月和9月是径流量年内变化的高峰时期;甬江口年入海径流量不同年份差异悬殊,为11.67亿~35.34亿立方米。河流的泥沙量以奉化区水文站为例,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5万吨,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28吨/平方千米,最大含沙量6.01千克/立方米。
姚江又称余姚江,是甬江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四明山脉北部的眠岗山,自源头始北行,后折向东流经余姚市、江北区和海曙区,注入于宁波市区三江口,全长107.40千米,流域面积1934.10平方千米。姚江原为潮汐河,自1959年建成姚江闸后,闸内成为内河,使沿岸农田受益。但建闸后甬江潮流受阻,引起河床淤积,河道水深变浅,对航运和泄洪排涝造成不利影响。
它山堰是唐代在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已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1949年以来,甬江流域干支流上游陆续修建了皎口、亭下、横山、周公宅、四明湖、溪下等一批大中型水库,有效地滞洪削洪,保护下游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