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考古学 . 隋唐宋元明清考古 . 辽宋金元考古 . 墓葬 . 金元墓葬

金代帝陵

/Imperial Tombs of Jin Dynasty/
条目作者丁利娜

丁利娜

最后更新 2025-03-13
浏览 159
最后更新 2025-03-13
浏览 15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金代帝王陵寝。

英文名称
Imperial Tombs of Jin Dynasty
所处时代
金代
位置
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
第一次发掘时间
2001
保护等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时间
2006
批次
第六批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陵区占地面积60平方千米。始建于贞元三年(1155),经海陵王、金世宗、金章宗、卫绍王、金宣宗等五世60年营建,是北京地区年代最早的皇家陵园分为帝陵区、坤厚陵区和诸王兆域等部分,其中帝陵区又分九龙山主陵区、石门峪十帝陵区及峨嵋谷思陵等区域。据史料记载,金代十帝中,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卫绍王等七帝均葬于房山金陵;追封的4位帝王中有3位也葬于房山金陵,即海陵王父德宗、世宗父睿宗、章宗父显宗。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后,将大金建国前的十帝从金上京迁至房山,分别是始祖光陵、德帝熙陵、安帝建陵、献祖辉陵、昭祖安陵、景祖定陵、世祖永陵、肃宗泰陵、穆宗献陵、康宗乔陵,迁葬后陵号未变,统称十帝陵。葬于房山陵区的后妃23位,由于帝、后实行同茔同穴合葬,诸后妃一般都祔葬于帝王陵寝,不再单独起陵。仅坤厚陵是金世宗最初为昭德皇后乌林答氏修建的,后又葬元妃张氏、元妃李氏、贤妃石抹氏、德妃徒单氏、柔妃大氏等。世宗薨逝后,乌林答氏从坤厚陵迁出,祔葬世宗兴陵。葬入金陵诸王兆域的有完颜亮的皇太子完颜光英、宿王矧思阿补、荣王完颜爽、梁王完颜宗弼等。2001~2002年调查、勘探和试掘。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陵地处大房山山麓,四面环山,相对密闭,各陵区以帝陵主陵区所在的九龙山为正北中央,分布在东北—西南走向的环形山脉带之间的山峪中。主陵区坐北朝南,以神道为中轴线,由南向北依地形而上。最南端有一座南北向石桥,过石桥在神道南端有东西对称的两个石望柱。神道向北的中部有石踏道遗迹,是主陵区的中心部位,两侧雕花汉白玉栏板前端各置石坐龙1件;石踏道稍南的东、西两侧对称建有神道碑及碑亭。神道北端有砖铺慢道,再北即帝陵陵寝所在,其下各有地宫,陵前立有石碑,陵寝周围发现有陵墙遗迹。主陵区周边有多条排水沟,用以防洪,保护陵区。

考古工作探明了主陵区的金太祖睿陵、金太宗恭陵、追谥德宗顺陵、追谥睿宗景陵、金世宗兴陵等5处帝陵,基本呈人字形分布,按左右昭穆顺序排列,太祖睿陵居正北中央,东、西两侧1.5米处分别是太宗恭陵和德宗顺陵;太祖睿陵东南50米处为睿宗景陵,西南70米处为世宗兴陵。金太祖睿陵的地宫凿岩为穴,穴圹呈长方形,东西长13米、南北宽9.5米,深5.2米。内有石椁4具,其中2具为南北向青石素面石椁,2具为东西向汉白玉雕纹石椁。汉白玉石椁中,一具雕龙纹,现仅存石椁东壁;一具雕凤纹,保存完整,椁外四周以松香匝敷,椁内有髹红漆錾刻凤鸟纹木棺。发掘者推断雕龙纹椁的主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雕凤纹椁的主人为钦宪皇后纥石烈氏,两具素面青石椁的主人分别为追谥的圣穆皇后唐括氏和光懿皇后裴满氏。出土遗物有金丝凤冠、玉雕凤鸟纹饰件、玉雕海东青饰件、竹节状金饰件、金丝花饰等。

金太祖睿陵龙纹石椁东壁拓片(丁利娜 供图)金太祖睿陵龙纹石椁东壁拓片(丁利娜 供图)

金太祖睿陵凤纹石椁东壁拓片(丁利娜 供图)金太祖睿陵凤纹石椁东壁拓片(丁利娜 供图)

金代帝陵诸多特点体现了北方游猎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融合,填补了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史上的一个缺环。其中,依山为陵的习俗沿袭唐辽旧制,四面环山的选址理念更多受到辽帝陵的影响;石圹石椁葬制、玉雕海东青饰件及遗址中发现的萨满铜偶等体现了对女真传统文化的保留;主陵区坐北朝南、中轴线两侧对称布局、五座帝陵的昭穆排序以及雕刻的龙凤纹样等特点,则是对中原汉文化因素的融合。金陵考古为研究金代政治统治、文化内涵、艺术造诣,乃至在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等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金代皇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