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由中心平台、监测站和监测点组成,能够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情况,向全国提供中药材主产区产量、流通量、质量和价格等信息,并积极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拓展贸易信息服务和药材电子商务,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增强对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
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有助于全面掌握中国中药资源情况,有助于提出中药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中药资源相关问题已经引起行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中药资源产地信息不明、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中药材盲目种植和生产,导致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不稳定、价格大起大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临床用药安全。行业内急需开展中药资源监测工作,掌握中药资源本底和变化情况,探索实现中医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制约行业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服务。
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的建立,要有一个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对监测工作进行监管和指导;要有一个覆盖全国、由不同层级监测主体构成、功能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汇总分析和提供全国范围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信息;要有一支专业稳定的、由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组成的监测队伍,从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工作;要有一套成熟有效的、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保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服务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实用性;要有一系列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成果及产品,为制约行业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有效的参考和服务;要有一组明确的、由各个方面组成的监测指标体系,作为监测基础数据资料;要有一部分充足的、来自各个方面的经费,保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
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方法的建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与利用。
在中药资源动态监测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收集是工作的基础,是监测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从相关背景资料收集、野外群落样方调查、遥感调查等方面来进行信息收集。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依托,初步建立可供储存、分析和查询的数据库系统。对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处理,包括:综合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变化监测方法的选择、分析处理结果的管理。
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向社会公众及时通报监测对象濒危状况。因此,评价与利用系统的建立对于该监测体系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药资源管理主体不明确,监测职能缺失。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来承担行业管理职能的中国药材公司全面转型为企业化运作,政府不再赋予其中药资源及中药材管理的职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8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省份都没有明确的中药资源管理部门,而涉及中药资源的行政管理部门有多个。其中,中药产业相关的规划、中药企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等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中药药品的工业生产,以及市场的监督管理由商务部负责,中药产品的质量则由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与中药资源相关的木本类药材的管理由林业部门负责,中药的栽培、采收加工等的管理由农业部门负责。由于缺乏统筹协调,中药资源的管理主体不明确,客观上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也无明确的主管部门履行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的职能。
中药资源信息化水平低,监测所需本底数据缺失。随着中国对野生中药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发利用能力的提高,中国中药资源“家底”变化很大,由于行业内缺少专门进行中药资源信息收集、存储和管理的机构和主体,中药资源的“家底”和变化情况等基础数据缺乏,现有的工作多沿用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数据。与中药资源发展状况相对应的基础数据信息缺乏,已有的数据信息并不能真正反映中药资源的实际情况,使得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依据不足,农工商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持,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中药资源信息不对称。行业内缺少中药资源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发布的主体和信息传送的渠道,也没有县、省和国家各个层级的中药资源主产地及中药材市场的监测机构和人员队伍,使得中药材在种植、采集、养殖等生产领域,企业及市场流通领域,医院、药房等消费领域,以及管理领域之间关于中药资源产量、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中药材盲目生产、质量和产量不稳定、中药材的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等问题严重,这些都不利于中药材的有效供给,影响了中药材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制约了中药行业的整体发展。
中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工作逐步取得重大进展。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提出“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其中强调了中药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自2011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在22个省份组织和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在655个县建立了监测点,在全国建立了5个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2个中药种质资源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印发《2013年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要点》,提出要基本建成由中心平台、监测站和监测点组成的国家基本药物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用于分析中药资源动态变化趋势,提供中药材主产区、产量、流通量、质量和价格等信息,开展和提供相关检测检验等技术服务,逐步形成区域性、综合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