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根据国际上有关规定,驾驶台上装配有各种航海仪器,这些设备相对独立、布置分散,各种导航信息缺乏有效的整合,这就要求驾驶员做出综合判断,尤其是在紧迫局面给驾驶员带来了很大压力,容易造成判断错误。为了减轻驾驶员的负担,避免不必要的判断失误,要求航海仪器给驾驶员提供的信息必须清晰、准确、完整,就必须集中合理布置驾驶台设备,特别是在功能上对各种导航设备进行综合和优化。随着航运经济的迅速发展,船舶的数量、吨位、航速迅速增加,对船舶航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末,在传统雷达基础上,出现了可在雷达荧光屏上标绘计划航线和导航避险线功能的雷达,这是综合驾驶台系统的雏形。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出现了具有综合信息显示和自动保持航迹功能的综合驾驶台系统,基本上可以实现船舶的自动航行。90年代初,增加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可以将雷达图像和雷达跟踪目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目标叠加到电子海图上,在电子海图上集成各种航行信息,显示全面交通态势,实现航路执行。90年代末,综合驾驶台系统具备了航海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实现了对船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1996年12月4日通过了综合驾驶台系统的性能标准[IMO MSC 64(67)附件1],1994年4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综合驾驶台系统性能标准(IEC 61209),对综合驾驶台系统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的组合、数据交换、故障分析、操作、警报管理等具体要求,并给出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