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水路运输 . 船舶 . 航海 . 船艺

海上求生

/survival at sea/
条目作者丁勇

丁勇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16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1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从而被迫决定弃船时,船上所有人员利用船上一切救生设备,运用海上求生的知识和技能,克服所要面对的海上的困难和危险,延长遇险人员的生存时间,进而增加获救机会,直至脱险获救或自救成功的行为。

英文名称
survival at sea
内容
救生设备、求生知识和求生意志
发展
由布设救生艇到全面求生训练
应用
从事海上活动人员必做的训练
所属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水路运输

随着船舶的发展,人们对海上求生的认知和掌握也在不断地提高。在1912年(泰坦尼克沉没)以前,国际上对海上求生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当时,英国的法律规定的救生船数量不是基于乘客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其目的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而是用来从一艘下沉的船上转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因此,所有船舶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永久性地改变了这种救生策略。即使它已经装下更多的救生船可以用来装载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无法确保会有更多的人获救,因为在它下沉时,有可能还没有时间来放下所有的救生船,因此需要相应的求生技能训练。1913年12月12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大会制定了海上生命安全国际条约,其中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应该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在船上的人,并且适当的相关训练也应该进行。这个条约最后演化成《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Safety of Life at Sea,SOLAS),中国于1980年1月7日核准了这一公约并对中国生效。

船舶在海上遭遇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灾难称为海难。它是一种灾难性事故,可以造成严重后果,表现为物质损失或灭失,甚至人员伤亡。海难种类繁多,主要有碰撞、搁浅/触礁、火灾/爆炸、机器故障、船体破损/进水、严重横倾、恶劣的天气灾害等。只有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并会导致船舶沉没时,船员才能选择弃船求生。因此,遇险人员须掌握海上求生的一般原则:注意保护自己,避免使自己暴露在不利的环境中而受到伤害;保持救生艇筏在难船附近海面,等待救援;合理分配有限的淡水和食物,尽可能延长淡水和食物的供应时间;保持坚定的求生意志和信念,这是求生者求生最重要的因素。

①溺水。求生者落入水中,如果没有正确穿戴个人救生设备,首先遇到的威胁就是溺水。落入水中,如果不会游泳而又没穿救生衣或携带任何救生浮具,在水中就无法保持漂浮。如果不能及时获救,很快就会发生溺死的危险。

②暴露。弃船后,求生者丧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身体暴露在寒冷之中。人体浸泡在低温的水中短时间内就会使体温下降,遇险者有可能失去意识,甚至死亡。即使遇险者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也会使人体热量很快丧失而危及生命。如果当时气候寒冷水温低,人体浸泡在水中的危险就更大,很快就会处于低温昏迷直至死亡。另外,寒冷会降低人的行动效率,使思维变得迟缓,并且严重影响求生意志。人体暴露在酷热气候下,会造成日光性的灼伤,体内水分过快丧失也会引发中暑或衰竭。

③晕浪。求生者所乘坐的救生艇筏受海浪袭击导致剧烈摇摆颠簸,使艇上人员出现头晕、呕吐、疲劳、出冷汗、唾液分泌增多等晕浪症状。晕浪引起的过度呕吐不但会使人体大量失水,更重要的是会使人精神萎靡,动摇求生者求生意志,甚至失去海上求生的信心。

④缺乏淡水和食物。求生者长时间在救生艇筏上得不到救助,就会面临淡水和食物缺乏的危险。而淡水比食物更为重要,缺淡水成为求生者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死亡率随淡水供应减少而增多。据统计,当每天喝240毫升淡水时死亡率为10%,每天只喝120毫升淡水时死亡率增至90%。

⑤受伤和疾病。求生者在海上求生的过程中受伤或患病,由于无法得到及时救护治疗,有可能因此丧失生命,并且伤病会严重动摇求生者的求生意志。

⑥悲观和恐惧。在海上求生中,求生者处于一种极其危险的环境中,会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求生者往往会产生各种悲观和恐惧,甚至是绝望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使人的思维混乱,失去为生存而斗争的力量和信心。因此,悲观和恐惧是求生者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⑦遇险者位置不明。船舶发生海难时由于设备、人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及时、有效地将遇险信号发出去,致使援救者无法明确遇险者的位置。或者,由于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救生艇筏远离了出事地点。还有,遇险人员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表明其所在的位置而延误或失去获救的机会。

⑧危险动物。有害海洋动物侵袭对海上遇险者也是一个威胁,其中尤以鲨鱼为甚。尽管海上遇险时鲨鱼袭击的机会并不多,但它直接影响求生者的士气。

遇险人员除了要掌握求生基本原则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求生条件即海上求生三要素,包括救生设备、求生知识和求生意志。

①救生设备。海上求生人员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救生设备,那么在茫茫大海中获救生还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据统计,具有救生设备的待救人员约有94%获救机会。船舶上常见的救生设备主要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助艇、救生衣、救生圈、求生信号、救生艇筏登乘设备及其他救生设备。

②求生知识。包括求生者使用救生设备及其属具的正确方法,弃船时个人职责、应采取的措施和脱险方法、求生要领、救生艇航海常识、报告失事地点及弃船后的行动、呼救方法及信号的传送,以及被救助时的行动和注意事项等。这是海上求生过程中能否获救的基本条件。

③求生意志。顽强的求生意志和信念是获得海上生还的重要因素。海上遇险的人过早死亡的原因并非是饥饿和干渴,主要是恐惧引起的。因此,海上求生者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具有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生存下去的坚定信念。首先要克服绝望和恐惧心理,其次能经受饥饿、寒冷、干渴、晕浪的考验。海上遇险时,如果自己临危不惧,忙而不乱,事先又有充分的准备,可增加获救的希望。

尽管船舶装备技术越来越先进,但由于一些人为的失误(国际公认,80%以上的海难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或自然灾害,船舶海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一旦船舶遇险,甚至被迫弃船,在船人员将直接面临生命的严重威胁,因此,要求每位在船上工作的人员都须接受海上求生训练(见图),以掌握海上求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求生意志,提高生存信心,从而增加海上生存获救的机会。通过海上求生的训练,要使每个受训者达到知道各种救生设备在船舶上的配置情况;掌握船舶各种救生设备及其属具的使用方法;正确进行弃船演习并掌握弃船求生信号;掌握弃船时应采取的措施;掌握海上漂流待救中的求生知识和技能;了解荒岛求生常识,知道被救助时所应知道的注意事项;锻炼受训者海上求生的意志,增强海上求生时的生存信心。

海上求生训练海上求生训练

只是要求航海、航空人员掌握海上求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随着人类向海洋发展,要求凡是从事海上活动的人员均要掌握相应的海上求生的基本知识、接受相关海上求生训练。

  • 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基本安全:个人求生.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 国际海事组织.精通个人求生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