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业发展涉及资源利用方式、农业发展目标、产出增长方式、农业组织制度等诸多内容,农业发展方式所涉及或包含的内容也就非常广泛。大体上说,农业发展方式涉及或包含的内容包括:①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如单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以实现农产品产量增长,还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农产品产量增长。②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如单纯依赖自然条件“靠天吃饭”,还是主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兴修农田水利电力道路设施、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大力采用现代农业机械等)。③农业产业结构的状态与特征。如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供给结构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是否形成物质能量循环,一二三产业之间是否相互融合,农业主导产业是否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等。④各项相关制度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如农业的经营组织是否适应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大小是否合适,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否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等。
农业发展方式可划分为传统型农业发展方式和现代型农业发展方式两大基本类型。传统型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要依赖物质要素的投入实现农产品产出的增长,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农业生产结构层次和农产品品质较低,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要目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和消耗比较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等。现代型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农产品产出的增长主要依赖科学技术进步,生产要素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品质能够适应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能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经营规模适度,社会化服务发达;农业发展能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并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等。
农业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非农产业支持农业的能力不同,政府对待农业的政策基调也不同。工业化初期,农业发展主要依靠来自农业农村内部的传统生产要素;工业化以后,农业发展就大量使用来自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技术装备和消耗品。②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产品供求格局不同,决定农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不同。例如,在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短缺的情况下,追求农产品产量特别是粮食产量最大化是农业政策和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而农业效率、资源与环境保护则被置于次要地位,这必然导致农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消耗。③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决定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决定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科技水平不高的阶段,农产品数量增长主要依靠传统物质要素投入;在科技发达的阶段,农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数量增长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