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贸市场是乡村传统商业网点,也是城乡居民生活往来和消费的重要场所,发展农村集贸市场是繁荣城乡经济的必要环节。
农村集贸市场由农村集市发展而来。农村集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初级市场形态,早在中国唐代就已经大量出现,北方称“集”,南方称“墟”,西南曰“场”,江淮称“草市”。集市有约定俗成的开市时间,从几日一次到常年开市,是农民之间、农民与手工业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其市场形式包括以个体经营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各类专业性、综合性市场,以及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的租赁商场和各种定期不定期的民间物资交流会等。
农村集贸市场是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是农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由于受经营成本的影响,价格远比商场、超市的同类商品便宜,特别适应农村消费相对较低的群体,它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的消费者。由于农民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亲身体验调整产业结构的现实利益,农村集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创收。培育和发展农村集贸市场已成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随着国家对农村的高度重视,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村集贸市场发展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经营产品质量问题、监管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村集贸市场的监管和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