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水路运输 . 港口 . 港口设施 . 港口水域

港口水域

/harbour waters/
条目作者潘文达

潘文达

最后更新 2022-03-30
浏览 252
最后更新 2022-03-30
浏览 25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港口所领有的水域范围,属于港区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港口所占有的水面与水下、船舶出入港航道、码头前水域、船舶掉头水域和锚地,与港口相通并为港口所需要的汊港支流以及与海港将来发展可能的临近水域。

英文名称
harbour waters
又译
water area of port
所属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水路运输

港口水域的划定,应依法呈报法定主管机关批准。港口水域的范围,一般在海图上有明显的标示。保证船舶沿着足够宽度、足够水深的线路进出港口的水域,包括船舶进出港区水域并与主航道连接的通道以及港池间供船舶进出的水道(图1)。港口水域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①水域能供船舶安全进出港口和靠离码头。②水域能供船舶稳定停泊和进行装卸作业。为此,船舶进出港航道一般设在天然水深良好,泥沙回淤量小,尽可能避免横风横流和不受冰凌等干扰的水域。在可能的情况下,航道中线应与主导流向一致,以减少泥沙淤积。采用单行航道还是双行航道,应根据船舶通航的频繁程度而定。在航行密度比较小(如在日平均通航艘次≤1)时,为了减少挖方量和泥沙回淤量,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充分研究后,可考虑采用单行航道。船舶进港时,须减少航速,不应经受强横风、强横流,因此航道的宽度一般按航速、船舶横位和可能的横向漂移等因素并加必要的富裕宽度确定。如不能避免强横风、强横流时,进港航道须适当放宽。船舶进出港航道的水深,随着船舶大型化、船舶吨位和吃水日益增大,如原有进港航道水深不足,而浚深工程量大或在技术上有困难时,海港一般按大型船舶乘潮进出港的原则考虑。

图1 出入港航道图1 出入港航道

又称港池,是供船舶安全停泊及进行装卸作业、水上过驳作业用的毗邻码头的水域(图2)。

船舶调头水域即供船舶调头用的水域面积或回旋水域,一般需要直径为1.5~3倍船舶长度的圆的面积。港池有天然形成、人工建筑掩护形成和人工开挖而成。港池要有足够长的岸线、足够的面积和水深,以便布置码头。对天然掩护条件较差的海港须建防波堤,以满足船舶在港池内的系泊稳定要求。在有防波堤掩护的海港,口门是船舶进出港口的大门,其宽度和方位根据设计船舶尺度、港区范围内的风浪、潮流等资料确定。

图2 码头前水域图2 码头前水域

供船舶安全停泊,接受海关、边防部门的检查和检疫,等候泊位,引航,进行过驳作业或编解船队等用的水域(图3)。海港中的锚地分港内锚地和港外锚地。港内锚地设在港池内,其面积根据到港船舶密度和过驳作业情况确定。港外锚地设在港池外,可靠近进港航道,但可能占用进港航道。在河港中,一般分设到港锚地和离港锚地,供驳船队进行解队和编队作业。如自然条件允许,到港锚地应布置在专业码头的下游侧,离港锚地布置在专业码头的上游侧,以利驳船队运转。危险品船舶的锚地应布置在港区和城镇下游,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锚地应有适当水深,但不能占用主航道或影响船舶装卸作业与调度。锚地同桥梁、闸坝、水底过江管线等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天然河流在枯水期、中水期和洪水期水位不同,水流情况也有变化,所以锚地的位置往往按不同水期分别布置。锚地底质以沙质黏土和密实沙土为佳,砾石、岩石底质容易走锚,松散粉细沙底容易陷锚,均不宜选作锚地。

图3 锚地图3 锚地

导航、助航标志等是港口水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灯塔,其射程一般为10~25海里,是船舶接近陆岸的主要标志(图4)。防波堤堤头、险礁以及指示锚地边界一般用灯柱,其射程一般在2~7海里。

图4 导航助航标志图4 导航助航标志

  • 司玉琢.海商法大辞典.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辽宁省海洋局 《海洋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海洋大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运输.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 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海港工程设计手册•上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