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统计与核算 . 农业生产要素统计

农业生产要素统计

/statistics of agricultural factors of production/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37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3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民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直接生产要素,以及资金、科技、教育、管理、信息等间接生产要素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英文名称
statistics of agricultural factors of production
所属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直属国家统计局领导的全国农产量抽样调查队,在全国24个省区开展粮食产量抽样调查。1984年农业统计拓展为农村经济社会统计。1996年进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以十年一个周期开展农业普查。2000年开始创建农业核算体系。中国农村统计已建立起以周期性全国农业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农业核算为龙头的多元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农业生产要素统计已成为中国常规农村统计调查开展的主要统计调查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要素统计的基本指标包括:①要素投入数量指标。即农业生产中拥有和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反映投入的规模,并表明其质量和水平。②要素利用情况指标。对农业生产要素必须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提高其利用程度。③要素投入效果指标。如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每个农业劳动力的生产量等。农业统计为农业农村政策制定、调整和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帮助社会公众了解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 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 吕杰.农业经济统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 徐志全.国外农业普查简介.统计研究,1991,(5):77-7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