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村人口与劳动力流动 . 农村劳动力流动

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national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plan/
条目作者向晶

向晶

最后更新 2023-07-12
浏览 140
最后更新 2023-07-12
浏览 14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为农民工职业培育和训练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过程和成果。主要解决中国农民工就业不足和失业等问题。

英文名称
national migrant workers training plan
所属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改革开放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形成中国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民工潮”。1985年,农民工规模为6713.6万人,1993年首次突破1亿,2000年达到1.5亿人。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日益艰巨:①农民工存量规模持续上涨,每年新增农民工数量不断提高。2008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25亿人。2003~2008年,年均新增农民工规模超1000万。②农民工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工作集中于非正规部门,工作流动性高,收入水平低,居住环境差,难以实现城市融入。③专业技能培训不足,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2001年,在9000多万进城农民工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比仅为9.1%。农民工是劳动力市场的脆弱群体,极易受到经济周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影响,为稳定农民工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建立全国农民工培训体系,设计符合农民工发展的培训规划,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农民工就业稳定,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关键在于农民工培训。2003年9月9日,农业部联合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和财政部发布首个农民工培训规划正式文件——《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民工培训逐渐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考核内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为组织、管理和监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责任部门。2020年,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经济大衰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最新的农民培训规划——《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计划通过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改善农民工就业结构,稳定农民工就业。

主要有4个基本原则:①统筹规划,分工负责。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的原则执行。②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根据企业和农民工的实际培训需要,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农民工培训资金。按照同一地区、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统一的原则执行。③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加大政府培训投入,加强规范引导。发挥市场机制在资金筹措、培训机构建设、生源组织、过程监管、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加强农民工培训。④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重点发挥企业和院校产学结合的作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培训质量,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主要目标有3个:①促进农民工技能提升,改善农民工就业结构,将农民工培育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②提高农民工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机制,以劳动力需求为导向,以项目运作的方式开展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③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抓手,促进农民工稳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贫困农村劳动力增收脱贫。

主要政策措施分为6个方面:①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国农民工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各自职责,根据统一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地具体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将农民工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②专项资金投入。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用于补贴农民工培训的经费实行专款专用。③制定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培训所需经费可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培训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5%比例提取,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申请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民工,鉴定合格后可以获得国家统一发放的职业资格证书。任何单位不能强制收取农民工的鉴定费,鉴定机构降低收费标准。④免费劳动预备制度。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准备从事非农就业或进城务工的新生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鼓励以工代训、以训稳岗的制度。支持企业吸纳农民工,扩大以工代训的行业类型和企业类型,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职业培训给予补贴。⑤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培训效果。逐步完善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法规,督促指导行业、企业和基层劳动保障培训站点和培训机构做好培训组织工作。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派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培训与输出(派遣)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群团组织、互联网和新闻媒体作用,及时发布培训项目、培训机构、教学师资、实训设备等方面信息,为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和培训项目提供便利。⑥加强农民工培训服务配套。加强农民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业务水平。定期对不同职业(工种)、不同等级的职业供求和工资价位进行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建立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价制度。定期对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各类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和薪资水平等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建立农民工培训人才资源库,做好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落实和规范农民工培训补贴和以工代训政策。创新农民工培训供给和质量提升工作,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和再就业率。

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在就业、劳动力市场匹配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2020年全年组织补贴性职业培训2700.5万人次和以工代训2209.6万人。基本实现新增农民工、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的全覆盖,农民工再就业、稳就业、返乡创业效果显著。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订单培养、订单培训加快促进农民工就业与市场需求结构性匹配。社会效益持续发挥,农民工素质、职业技能水平稳步提升,工作环境持续改善,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农民工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农民工培训为新经济、新兴产业,以及发展势头强劲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储备。同时,创办企业、创业实训等培训,推动农民创业,积极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领域创业培训,扩宽农民工生存发展途径,大幅度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成功率。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