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统计与核算 . 农业经济效益统计

农业资金利用效益统计

/statistics of agricultural funds use benefit/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83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8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通过农业经济主体之间利用短期资金(即货币市场资金)或长期资金(即资本市场资金)在一定时期内,流通次数或者单位资金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收益,对投入与物质产出或有效成果的效益数据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英文名称
statistics of agricultural funds use benefit
所属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

农业资金利用效益统计目的在于通过各维度指标的收集,对农业资金的实用性生产潜力和经济效果进行统计,综合反映农业资金利用效益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未来提高农业资金利用效益,推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更好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目标,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一般的两种计算公式为:

…(1)

…(2)

式中为效率;为流通时间;为流通次数;为原始资金;为最终资金。实际中也采用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其一般公式为:资产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可以分为总资产周转率,分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单项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三类。

农业资金利用效益作为评价农业资金使用效果的一个参数,主要的两个指标是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在财务方面衡量资金利用效益的主要指标就是资产周转率;在利用效果方面衡量的主要指标有积累资金利用效果(每百元积累资金提供的产值)、全部资金利用效果(每百元资金提供的产值)、固定资产利用效果(每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流动资金利用效果(每百元流动资金提供的产值)等。

农业资金利用效益根据不同分类形成多种统计方式:①按农业资金的来源(或投资主体),通常分别从农户资金、农业财政资金、农业信贷资金、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投入的农业资金和国外农业资金等的利用效益进行统计。②按农业资金服务的对象,通常分别从农业生产资金、农业产品销售资金、农业基础设施资金、农业科研及推广资金和农业公共服务资金等的利用效益进行统计。③按宏观效益层面分为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狭义社会效益评价、生态环境评价、技术效益评价)等。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用于农业私人/公共产品的农业资金等维度进行统计。同时呈现的农业资金的非农化流动,即“中央财政资金流入农业部门,农业部门20世纪以来部分资金流向城乡工商业部门”的城乡资金流动效益也是中国农业资金利用效益统计的覆盖范围和分析内容之一。

  • 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资金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 张俊飙.农业统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 张忠根.农业经济学.2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