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定在全国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将公民按照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自1978年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渐进改革,户口迁移政策逐步放宽,户籍与粮食供应关系开始脱钩,农业户口公民并不一定自己生产口粮。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自此,以“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成为历史。
首页
[{"ID":42427,"Name":"管理学"},{"ID":75072,"Name":"农林经济管理"},{"ID":226392,"Name":"农村人口与劳动力流动"},{"ID":226393,"Name":"农村人口"},{"ID":226396,"Name":"农业户口"}]
. 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村人口与劳动力流动 . 农村人口 . 农业户口农业户口
/agricult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最后更新 2023-02-02
浏览 216次
中国二元户籍制度下,自己生产口粮的公民的户籍。
- 英文名称
- agricult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 所属学科
- 农林经济管理
户口是进行公民登记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由于农村在治理模式、社会文化、土地制度等方面的特殊性,农业户口对于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落实相关行政管理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通过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人口迁徙和流动,同时利用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城乡分割的持续强化,这种制度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城乡居民在收入和消费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基于公平和效率,中国在2014年正式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扩展阅读
- 陆益龙.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1):149-162+207-208.
- 王美艳,蔡昉.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广东社会科学,2008,(6):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