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效益用价值量表现农业产出与农业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即农业经济效益=农业产出/农业投入。农业经济效益的统计对加速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农业经济效益统计指标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供养系数、农业劳动力相对份额等)、农产品成本与成本生产率指标(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成本生产率等)、土地利用与农业资金占用经济效益指标(土地生产率、土地收益率等)等。
进行农业经济效益统计,需要正确地选择和确定农业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要反映农业生产特点。农业是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借助于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生产的,农业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必须考虑农业生产特点和特殊规律。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也要考虑长远需要。③要从国家实际情况出发,指标不要过于烦琐,既要力求科学完整,又要考虑指标资料可得性,做到指标含义明确,口径一致,计算方法简便易行。④既要包括实物指标,也要包括价值指标。实物指标能直接对某一作物(某一部门、某一单位)的劳动消耗和有用效果进行比较;价值指标则能对不同作物(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劳动消耗和有用效果进行比较,但会受到价值与价格背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