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对自然、经济、人文要素进行安排、设计、组合与布局,得到由点、线、面、网组成的多目标、多层次和多类别的空间配置,以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是一种稳定的空间状态。
早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主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但随着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发展,以及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对生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生态安全格局研究逐步转向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与社会经济耦合相互协同的发展趋势。主要侧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扩张造成的区域性生态问题背景下,研究生态安全格局系统功能及过程,评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关系,研究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对提升生物多样性的效应,分析自然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的动态过程,以及开展稳定生态安全格局的政策研究。
生态安全格局包括水环境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地质灾难安全格局、乡土文化安全格局、综合环境与社会安全格局。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构建及维护不仅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还将提升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