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领域 . 医学免疫学 . 抗原提呈

交叉提呈

/cross presentation/
条目作者王青青

王青青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16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1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将摄取、加工的外源性抗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途径提呈给CD8+T细胞;或将内源性抗原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提呈给CD4+T细胞的现象。又称交叉致敏[注]

英文名称
cross presentation
又称
交叉致敏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这种非经典的抗原提呈机制在机体抵抗病毒(如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细菌(如李斯特菌、沙门菌)和肿瘤(如前列腺肿瘤、黑色素瘤)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自身抗原的交叉提呈可在维持外周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胸腺中的交叉提呈可导致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注])耐受,此过程称为交叉耐受。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图1)、巨噬细胞(图2)和B细胞均具有交叉提呈的功能。但由于DC具有独特的迁移方式和激活初始T细胞的能力,成为交叉提呈的主要细胞,如小鼠DC中的固有性CD8α+DC、迁移性CD103+DC与炎性DC。在病毒感染时,DC无需经病毒感染过程,可通过主动摄取病毒,即可循MHCⅠ类分子途径提呈病毒抗原,并激活CTL。

图1 树突状细胞图1 树突状细胞

图2 巨噬细胞图2 巨噬细胞

交叉提呈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知的外源性抗原交叉提呈的机制主要有两种:①吞噬溶酶体途径。APC吞噬细胞外抗原(如肿瘤细胞或胞内感染病毒的细胞等),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抗原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消化后,与其中的MHCⅠ类分子形成复合物后被提呈;或者MHCⅠ类分子从细胞表面内吞后与内体融合,随后外源性的抗原肽在内体中与再循环的MHCⅠ类分子结合被提呈。②内质网介导的蛋白酶体途径(图3):被吞噬后的外源抗原进入胞质,被胞质中的蛋白酶体降解成短肽。随后短肽经过内质网上通道蛋白TAP进入内质网,与内质网上新合成的MHCⅠ类分子结合,通过高尔基复合体被转运至细胞膜上;或经过吞噬体上的TAP进入吞噬体,与吞噬体中的MHCⅠ类分子结合,随后吞噬体与细胞膜融合,将短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胞膜,与CD8+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注])结合,激活免疫应答。此外,某些抗原或肽能直接穿过细胞膜或通过紧密连接进入胞质,被蛋白酶体降解,与MHCⅠ类分子结合转运至细胞表面;在一些由病毒抗原引起的交叉提呈中,抗原蛋白并没有在胞浆中被降解成短肽形式,而是以完整的蛋白形式直接被APC提呈到细胞表面后再降解,从而激活T细胞。

图3 内质网介导的蛋白酶体途径图3 内质网介导的蛋白酶体途径

内源性抗原交叉提呈的机制主要是:含有内源性抗原的细胞或凋亡小体被APC摄取,形成内体;内源性抗原肽被释放出细胞外,与细胞膜表面的空载MHCⅡ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

  • 曹雪涛.医学免疫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JOFFRE O P, SEGURA E, SAVINA A, et al.Cross-presentation by dendritic cells.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12,12(8):557-56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