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杂草学 . 杂草分类 . 〔生境生态学的杂草分类〕 . 耕地杂草 . 农田杂草 . 夏熟作物田杂草

小麦田杂草

/weeds in wheat field/
条目作者李美

李美

最后更新 2023-09-15
浏览 184
最后更新 2023-09-15
浏览 18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小麦田中持续发生并危害小麦生长的草本植物。多是需要低温春化的一年生或越年生植物种类。

英文名称
weeds in wheat field
所属学科
植物保护学

小麦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2450万公顷,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以冬小麦为主,占90%以上。小麦田草害发生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90%,危害较重的占30%~40%。小麦自出苗至收获,始终与杂草互相竞争。一方面,杂草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另一方面,杂草侵占小麦生长所需的空间,影响小麦通风、透光、散热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都造成很大影响。杂草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5%~30%,严重地块可造成减产50%以上。传统上小麦田杂草的防除以人工除草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化学除草剂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而农村劳动力往城市转移也加剧了麦田除草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性。但是,随着大量的相对单一的除草剂的长期应用,小麦田杂草防除产生了新的难题,如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对精􀅁唑禾草灵等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产生了普遍的抗性,黄淮冬麦区播娘蒿、荠菜等对苯磺隆等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的抗性也已非常普遍。因此,小麦田杂草的综合治理和科学防控是应该大力推广应用的技术措施,是小麦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的关键措施。

小麦田杂草多达300余种,其中危害较重的有40余种。杂草与小麦伴生,其群落构成、种类、分布、危害程度等与小麦的栽培特点、品种类型、耕作方式、轮作制度、生产水平等密切相关;另外,也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气候因素、用药种类和历史,以及外来杂草种子入侵、不同区域种子调拨、耕作机械跨区作业等密切相关。根据小麦田杂草的群落分布特点并结合种植区划,可大致分为以下3个区:①华北冬麦区。本区种植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耕作方式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也轮作花生、大豆、水稻等。旱茬麦田主要以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为优势杂草群落,但有时与野燕麦共优。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和大穗看麦娘也在部分地区演化为优势种。此外,主要杂草还有荠菜、麦家公、麦瓶草、小花糖芥、婆婆纳泽漆打碗花、刺儿菜、藜、小藜田旋花、野芥菜、泥胡菜、蚤缀、宝盖草、繁缕等。稻茬麦田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以及猪殃殃等为优势种,还兼有稻槎菜、荠菜、野老鹳草大巢菜菵草等。②长江流域及以南冬麦区。本区种植制度多为一年二熟至三熟。耕作方式以冬小麦-水稻为主,也轮作棉花、玉米、花生、芝麻等。小麦田杂草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牛繁缕为优势种,兼有硬草、大巢菜、猪殃殃、藜、蓼、春蓼、雀舌草碎米荠早熟禾长芒棒头草、稻槎菜、粘毛卷耳、婆婆纳、刺儿菜、荠菜、萹蓄、泥胡菜、野老鹳草等。③三北(东北、华北北部、西北)春麦区。本区冬季寒冷,种植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小麦田杂草以野燕麦、藜、猪殃殃为优势种,兼有灰绿藜、滨藜、萹蓄、鸭跖草鼬瓣花、柳叶刺蓼、苣荬菜、田旋花、大刺儿菜卷茎蓼密花香薷、节裂角茴香、铁苋菜、离蕊芥、芦苇、香薷、马唐狗尾草、稗、虎尾草、反枝苋、刺儿菜、苍耳、苘麻、问荆、野薄荷、麦家公、猪毛菜等。

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化,麦田杂草群落构成和优势种也是不断演替变化的,如黄淮冬小麦田原来以阔叶杂草为优势杂草,逐渐演变为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大穗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与播娘蒿等混合发生,禾本科杂草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难防恶性杂草,如猪殃殃、麦家公、泽漆、婆婆纳等发生也逐年加重。另外,随着除草剂的长时间使用,抗性杂草种类逐年增多、分布逐年加重,如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对苯磺隆的抗药性,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等对精􀅁唑禾草灵的抗药性等。

小麦田杂草的防控应采用综合防控措施,避免过度依赖除草剂。

小麦引种时要经过严格检疫,防止危险性杂草种子传入。节节麦、野燕麦极易随地区间麦种调运传播,麦种繁育基地要严格拔除田间杂草,麦种调运需严格检疫。

采用秸秆覆盖法,即利用作物秸秆,如粉碎的玉米秸秆、稻草等覆盖,有效控制杂草的萌发和生长。

以农业措施防除杂草,是小麦田综合防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途径,应贯穿于小麦栽培的每一生产环节。①清洁田园。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清除田边沟边杂草等措施减少杂草种子来源。②人工除草。人工或利用农机具拔草、锄草等方法直接杀死杂草。尤其是小麦生产中后期,杂草种子成熟前,人工拔除漏网杂草,降低下一季杂草种子基数。③播前深翻控草。小麦播种前深翻可有效控制杂草危害。配合增施肥料,适当深翻耕,翻耕深度30~50厘米,与浅旋耕和免耕相比,可显著降低杂草基数60%~80%。④轮作换茬控草。改变轮作方式可以显著减少田间杂草基数。华北冬麦区大面积常年采用小麦和玉米的轮作方式,可改为春大豆或春花生等作物与小麦、玉米二年三作。种植春茬作物的年份采用秋耕或4月份杂草出齐后、结实前,翻耕土壤,将杂草翻耕到土壤深层中,可有效减少杂草基数,控制杂草危害。⑤小麦适当密植控草。小麦种植密度与杂草发生密切相关,适当增加小麦种植密度,利用小麦生长快、分蘖力强的优势,提高小麦的地面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杂草生长,减轻杂草危害。注意后期有效分蘖不要超过60万穗,否则会影响小麦株间的通风透光,如后期遇大风还易倒伏,影响小麦产量。

根据除草剂的选择性及安全性特点选用除草剂。并坚持不同年份,除草剂轮换使用。

小麦田杂草可根据往年掌握的田间草相,选择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或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呋草酮等芽前封闭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对已经产生抗性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播娘蒿、荠菜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节节麦、野燕麦等效果差。

冬麦田杂草茎叶处理对使用技术要求高,化学除草应做到“三个精准”:①精准的喷药时间。冬小麦杂草茎叶处理宜早宜小,最适宜的喷药时期是杂草基本出齐后,小麦越冬前和早春小麦返青初期。冬前施药相对冬后施药可以降低除草剂使用量30%。小麦播种晚的地块,冬前杂草未出齐,不适宜冬前用药。防除春季一年生杂草及打碗花等多年生杂草,可以在这些杂草出苗后,选择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喷雾防除。②精准的喷药条件。根据小麦田杂草萌发生长动态和药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药效表现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等因素,结合冬小麦气候特点,冬前11月份或春季气温回升到0℃以上后,2月下旬至3月中旬小麦分蘖至返青初期尽早施药,但应避开晚秋的强降温和早春的倒春寒天气,喷药前后3天避免0℃以下的强降温。喷药时气温10℃以上为最佳,无风或微风天气,植株上无露水,喷药后24小时内无降雨。此外,注意土壤墒情,在40%~60%时最有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③精准靶标和药剂选择。小麦田茎叶处理除草剂选择性强,杀草谱各异。以播娘蒿、荠菜、藜等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双氟磺草胺、2甲4氯钠、苯磺隆(非抗性区域)或2,4-滴异辛酯,或者选用复配制剂。以猪殃殃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氟氯吡啶酯、麦草畏、唑草酮或苄嘧磺隆;猪殃殃与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混合发生时,可选择含有这些药剂的复配制剂,如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等。以婆婆纳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苯磺隆,或含有苯磺隆的复配制剂,越冬前防控。防除藜、打碗花、葎草等春季萌发杂草可选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等。防除抗性播娘蒿等可选用双氟磺草胺与唑草酮、2甲4氯、2,4-滴异辛酯、氟氯吡啶酯等的复配制剂。防除抗性荠菜等可选用双氟磺草胺与2甲4氯、2,4-滴异辛酯等的复配制剂。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异丙隆或三甲苯草酮幼苗早期用药,也可选用啶磺草胺、精􀅁唑禾草灵(非抗性区域)、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唑啉草酯、环吡氟草酮等。以多花黑麦草、碱茅、棒头草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或啶磺草胺等。以大穗看麦娘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啶磺草胺、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甲基二磺隆或唑啉草酯等,小麦越冬前使用,返青期使用甲基二磺隆或唑啉草酯等防治效果显著下降。以野燕麦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精􀅁唑禾草灵、炔草酯、异丙隆或三甲苯草酮等。以雀麦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以早熟禾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啶磺草胺、异丙隆、甲基二磺隆。以节节麦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甲基二磺隆。以抗精噁唑禾草灵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可选用异丙隆、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或环吡氟草酮等,撒播小麦田应先进行试验,避免小麦药害。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地块建议选用复配制剂,选择依据应参考针对每种杂草的高效药剂对症选择,如以节节麦、雀麦及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的地块,选用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双氟磺草胺等的复配制剂,于小麦越冬前使用。

  • 李扬汉.中国杂草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 张殿京,陈仁霖.农田杂草化学防除大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 张玉聚,李洪连,张振臣,等.农业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精解之中国农田杂草防治原色图解.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 赵广才.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84-68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