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草业科学 . ﹝草原水利﹞ . 草原灌溉

草原灌溉

/grassland irrigation/
条目作者郑和祥

郑和祥

最后更新 2023-04-13
浏览 107
最后更新 2023-04-13
浏览 10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补充草原牧草生长期内自然降水不足,以获得高额稳定产量的水利技术措施。

英文名称
grassland irrigation
所属学科
草业科学

草原是指大面积着生天然牧草或人工牧草的陆地部分,是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与森林一起构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全国草原面积3.93亿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3.31亿公顷,其中牧区草原面积2.55亿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2.15亿公顷。

草原灌溉分为天然草场灌溉(natural grassland irrigation)和人工草地灌溉(tame grassland irrigation)。

天然草场灌溉是为天然牧草生长所采用的水利技术措施,以补充灌溉(非充分灌溉)为主,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喷灌和微灌。其中以喷灌使用较多,主要包括中心支轴式喷灌、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和卷盘式喷灌等。天然草场灌溉具有弥补天然降水不足、改差土壤水分状况、满足牧草生长耗水,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诸肥力要系,有利于多年生牧草的越冬与返青,改善近地小气候,减免高温、干热、霜冻的危害,促进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草场产量的作用。在一定的水、肥、气、热、盐等生境条件长期作用下,天然草场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牧草群落,其中尤以水分条件最为活跃,其影响作用也最大。当天然草场土壤水分条件发生变化后,其群落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个稳定的适宜水分环境使得天然草场发生正向演替;合理的灌溉有利于耗水较多、群落产量较高且品质优良、适口性强的牧草生长,抑制那些适应干旱环境、生长缓慢、品质较差的旱生牧草生长,最终形成中旱生高禾草群落,从而取代旱生小禾草群落,使群落干物质产量提高;天然草场牧草群落多是多年生牧草,灌溉使得天然草场土壤水分增加,单位土体的热容量也随之增加,草场提早返青、延迟枯黄。

人工草地灌溉是为人工牧草生长所采用的水利技术措施,以充分灌溉为主,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喷灌和微灌。其中地面灌溉包括畦灌和沟灌等,在地表水地区使用较多;喷灌包括中心支轴式喷灌、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和卷盘式喷灌等,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地区广泛使用;微灌包括微喷、渗灌、地下滴灌和痕量灌溉等,在地下水地区使用较多。适宜的土壤水分是人工草地正常发育的前提条件,人工草地灌溉可以根据人工牧草生长的生理和生态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补充土壤水分的亏缺,弥补天然降水不足,为人工牧草正常生长创造适宜的水分环境,满足人工牧草生长对水分的要求。同时灌溉可以改善人工草地生态环境,塌实耕层土壤,密实过大的土壤空隙,减弱黏性土壤的黏结力,加速有机肥的熟化分解,使土壤养分充分溶解,利于牧草吸收、运移和转化。人工草地春灌可提高地温,加速越冬牧草的返青;冬灌可平抑地温,有利于多年生牧草的越冬;夏灌可降低地温,减轻干热、高温的危害。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