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 . 建筑学 . 建筑功能与类型 . 居住建筑 . 〔居住区规划〕

社区服务设施

/5-min neighborhood facility/
条目作者程晓青

程晓青

最后更新 2023-06-22
浏览 211
最后更新 2023-06-22
浏览 21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为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建设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居住区中社区层级的配套服务设施。

英文名称
5-min neighborhood facility
所属学科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以人适宜的步行时间及其可达路程圈定居住生活的范围,将城市居住区划分为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0分钟生活圈居住区、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和居住街坊4个规模层级,同时对应各层级居住区提出了应配套建设的生活服务设施和绿地。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是以居民步行5分钟可满足日常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城市居住区类型,是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围合的8~18公顷的用地范围,大约可居住5000~12000人(约1500~4000套住宅)。通常由3~5个居住街坊组成。由于5分钟生活圈的空间范围(300米)和居住人口规模基本可对接城市基层社区的管辖范围和人口规模,因此将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应具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并定义为社区服务设施,有利于对接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系,明确和强化社区层级的生活服务设施与住宅建设规模及居住人口规模的匹配关系,从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层面为居民的基本生活服务提供保障。

社区服务设施通常可包括:社区综合服务站(居委会、治安联防站、残疾人康复室等,图1)、文化活动站(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含球类运动)或健身场地(含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图2)、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区商业网点(超市、药店、洗衣店、理发店等)、再生资源回收点、生活垃圾收集站、公共厕所等应配建设施,以及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配建的托儿所、社区食堂、社区卫生服务站、公交站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所等生活服务设施。调查显示,5分钟生活圈即300米,是老人、儿童最适宜的步行出行范围,因此涉及老人、儿童日常生活的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应作为社区服务设施进行配套,保障就近可达,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图1 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搀扶老人行走图1 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搀扶老人行走图2 户外健身场地图2 户外健身场地

社区服务设施中有些使用功能不会相互干扰项目,可以联合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城市中,社区服务设施通常有两种布局形式: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种形式在新建区更多见;利用沿街建筑底商布局,形成尺度适宜、具有生活气息的街道,这种形式在老城区更多见。总体而言,社区服务设施应与居住区统筹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同步配建并同期交付使用。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