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管理人员为了方便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畜群生产水平,根据放牧草地的具体条件、畜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用途、生产性能等方面有差异的畜群进行“大小”“强弱”“公母”等方面分群。放牧家畜的畜群结构通常包含基础母畜、种公畜、仔畜、后备畜、育肥畜等畜组群。
基础母畜组是由合格的种用母畜群所组成。有时还将基础母畜组按照其所处生理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待配母畜组、妊娠母畜组、围产母畜组以及哺乳母畜组等。基础母畜的质量以及在畜群中所占的比重决定了畜群的再生能力、规模以及畜产品的产量,是整个畜群的基础。
种公畜组为由合格种公畜群所组成,其在畜群结构中所占比例较低,取决于基础母畜组群体规模大小以及配种方式、公母畜比例等。在采用本交的情况下,一般公母畜的比例为1∶20~1∶30,若采用人工授精,则公畜数量可进一步减少。
仔幼畜组是由幼小仔畜所组成,根据是否断奶可分为哺乳仔畜和断奶仔畜,其数量多少由繁殖母畜生产能力、断奶时间等因素决定。
后备畜组是由仔畜断奶后到配种前的畜群所组成,根据性别又分为后备母畜组和后备公畜组。
育肥畜组往往在以肉用性能为主的家畜中进行分组,该部分畜群往往是经过育肥后出栏,提供肉等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