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天文学 . 天文学史 . ﹝天文学家﹞

卡西尼家族

/Cassini family/
条目作者陈美东

陈美东

最后更新 2025-01-07
浏览 224
最后更新 2025-01-07
浏览 22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7~18世纪法国4代相继的天文学家家族。

英文名称
Cassini family
所属学科
天文学

G.D.卡西尼G.D.卡西尼

G.D.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1625-06-08~1712-09-14),生于意大利因佩里亚,卒于法国巴黎。早年曾在热那亚等地求学。从1650年起任博洛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19年。1662年,他编成太阳表,并提出第一个准确的大气折射理论。1664年7月观测到木星卫星影凌木星现象,由此他得以研究木卫的转动和木星本身的自转。他描述了木星表面的带纹和大红斑,正确地把它们解释为木星的大气现象,还说明了木星外形呈扁圆状。1666年,他发现火星的极冠,并测定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40分(与今天公认的精确值约差3分)。1668年刊布第一个木卫星历表。1669年2月25日应法王路易十四之请,前往巴黎参加皇家科学院工作。1671年巴黎天文台落成,他成为这个天文台的领导人,直至1710年。1673年入法国籍。在巴黎天文台,他用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望远镜发现了土星的四颗新卫星:土卫八(1671)、土卫五(1672)、土卫四和土卫三(均为1684)。在此之前,只有C.惠更斯发现了一颗土星卫星(土卫六,1655)。1675年,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一条暗缝,后称卡西尼环缝。他猜测光环是由无数小颗粒构成。两个多世纪后的分光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测。1671~1679年,他仔细观测了月球的表面特征,1679年送呈法国科学院一份大幅月面图,此后一个多世纪内始终没人能在这方面超过他。他于1672年火星冲日期间测定了它的视差。当时他与皮卡德在巴黎,J.里歇(Jean Richer,1630~1696)在法属圭亚那的卡宴同时观测,结果测得火星视差为25″,并由此推算出太阳视差为9.5″,这是当时最接近真值的数据。从1683年3月起,他系统地观测研究了黄道光,正确地猜测到它是无数极细微的行星际微粒反射太阳光造成的,而不是什么大气现象。同年,他与N.-L.de拉卡伊(Nicolas-Louis de Lacaille,1713-05-15~1762-03-21)等共同测量通过巴黎的子午线长度,结果得出地球略呈纵长状的结论。1691年刊布木星图,测定木星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6分,与实际情况相当吻合。1693年刊布关于月球自转运动的经验性规律,后称卡西尼定则。

G.D.卡西尼在理论上是保守的,是最后一位不愿接受哥白尼理论的著名天文学家。他反对开普勒定律,认为行星运动的轨道不是椭圆而是一种卵形线,即卡西尼卵形线。他拒不接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反对O.罗默关于光速有限的结论。这种保守倾向对他的继承者影响很大。

J.卡西尼(Jacques Cassini,1677-02-18~1756-04-15),G.D.卡西尼之次子,生于巴黎,卒于瓦兹省。他接任巴黎天文台的领导职务,继承父亲生前从事的子午线弧长实测工作,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大地测量(一次在1713年,一次在1732~1734年)。与G.D.卡西尼一样,他错误地认为地球的赤道半径小于极半径。J.卡西尼也是一位优秀的观测者,于1738年独立发现恒星大角(牧夫座α)的自行运动。然而,他不顾自己的许多观测结果与G.D.卡西尼的理论不相一致,仍然竭力为他父亲辩护。他虽然接受了哥白尼的观点,却仍然激烈反对牛顿的引力理论。

C.-F.卡西尼(César-François de Thury Cassini,1714-06-17~1784-09-04)和J.-D.卡西尼(Jacques-Dominique Cassini,1748-06-30~1845-10-18),C.-F.卡西尼是J.卡西尼之次子,生于蒂里,卒于巴黎。他继其父领导巴黎天文台。1771年正式设立巴黎天文台台长一职,C.-F.卡西尼即任台长。他逝世后,此职又由他的独子J.-D.卡西尼继任。J.-D.卡西尼生于巴黎,卒于蒂里。

C.-F.卡西尼和J.-D.卡西尼曾分别观测了1761年和1769年的金星凌日。他们的保守倾向虽已减少,但对天文学的贡献却不及前两代卡西尼。他们在地理学、大地测量学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在测量和绘制高精度法国地形图的巨大工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