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量主要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组成。其中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体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体现为商业银行的负债。因此,货币供给量也体现为一国各经济主体在某一时点上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反映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一定时点上的负债额。
从货币供给理论看,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当其他条件不变,基础货币增加或减少时,货币供给量相应增加或减少;同理,当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乘数变动时,货币供给量也会发生同方向变动。通常认为,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决定的一个外生变量,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货币乘数受居民、企业、商业银行等经济主体持币行为、贷款意愿等经济行为的影响,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国的货币供给量通常与此国的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相关性,因此中央银行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之一,通过政策工具对其进行调控,以实现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