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栽培 . 品种布局

品种布局

/varieties allocating/
条目作者李亚君

李亚君

最后更新 2023-05-25
浏览 130
最后更新 2023-05-25
浏览 13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品种组成与配置。

英文名称
varieties allocating
所属学科
作物学

品种布局解决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种植何种作物品种以及种植多少的问题,是种植制度制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品种布局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可到全国、全省范围的品种布局,小可到一村、一个生产单位、一家一户的品种布局。品种布局的时间可长可短,长可至十几年,短可为一年或一季作物的品种布局安排。品种布局是影响一定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高效生产、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品种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农业生产布局是农、林、牧、渔等各生产部门在组成和结构上的总体规划。作物品种布局须在农业生产整体布局的指导下开展。种植业在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大,也是中国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品种布局是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关乎特定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作物生产全局的发展,也与农业综合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及农业生态保护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

在种植制度规划中,品种布局是一项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综合性及科学性的基础工作。设计出能够适合自然气候条件和资源状况、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可持续性的品种布局方案,有利于发挥作物品种最佳生产潜力,构建合理的种植制度,恢复及保养地力,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满足人类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既包括农民自身对于对粮食、饲料及其他农产品的需求,也包括农产品贸易的需求,以及国家或地方政府全局范围的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品种布局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中。以玉米为例,21世纪以来,由于饲料及加工业需求量增加等原因,其在种植业中所占的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符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是作物品种获得最大生产效益的基础。不同作物品种对自然气候条件及相关环境因素的适应性不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分布可能更广,反之则较窄。例如,小麦,水稻等作物对于温度等自然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较广,可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不同地区;而椰子、油棕等作物生态适应性较窄,只适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社会生产条件及科学技术是影响品种布局的重要因素。在符合品种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水利、肥料、机械等生产条件的改善是作物品种布局调整及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灌溉技术的进步使一些喜水作物可种植在较干旱的地区。科学合理的品种配置如间作、套作、轮作等,不仅有利于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品种的生产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品种布局设计既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品种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供需特点及加工特性等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劳动就业、培训推广、社会保障等社会因素。要充分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注重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保持及构建优良农业生态环境,保证作物高效、安全、绿色生产。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体现在其供需关系上。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双重影响,特定农产品供需关系通常具有变动性。设计合理的品种布局,要充分了解该品种的市场供需现状、价格、流通、质量标准及相关支持政策,根据市场需求配置作物品种。

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在自然环境条件方面,需要对目标地区热量、降水、土壤、地形及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察,选择对当地自然环境具有较好适应性的品种,以及确定不同品种的适宜区域。在社会环境条件方面,熟悉目标地区机械化水平、劳动力、农业市场及科技文化发展基本情况,保证品种布局设计符合当地社会发展现状,具有合理性。

在符合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品种布局设计须确定不同品种的组成结构及比例关系。例如,主导作物和辅助作物的比例及关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不同作物品种的空间结构规划,种植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等内容。充分考虑复种、轮作、间套作的需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作物品种。

  • 曹卫星.作物栽培学总论.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 贾志宽.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