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械化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小麦生产发展水平,是小麦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保障。小麦是否实现全程机械化取决于各环节机械化程度。小麦不同生产规模和方式要求匹配不同的作业机械装备和配套的机械化栽培技术。
小麦生产机械化
小麦全程生产(包括土地耕整、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获等各个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的生产方式。
- 英文名称
- mechanization of wheat Production
- 所属学科
- 作物学
小麦耕整机械化是对耕作层土壤进行前茬粉碎、翻耕、松碎的机械化作业,包括翻耕、深松、旋耕、耙耱、起垄等机械作业形式,其中犁地耕翻深以20~25厘米为宜;深松耕不乱土层、疏松土壤,深度为25~30厘米,最深为50厘米;旋耕深度10~20厘米,15厘米较为适宜。小麦耕整机械化是小麦生产机械化的首要环节,其机械化作业水平决定小麦播种质量的高低。在耕整作业前,首先根据前茬作物地表秸秆残留程度选择灭茬作业,即对地表残留前茬作物秸秆进行粉碎,且确保均匀抛撒在地面,保证秸秆还田均匀。小麦耕整作业应根据生产规模、机械配置条件、土壤类型等选择不同的作业方式。小麦茬口类型可分为旱茬和稻茬两大类,大豆、玉米、甘薯等旱茬田块可按照翻耕或深松耕、旋耕、耙耱等依次机械作业,垄作小麦再进行起垄作业,也可选用耕、旋、耙耱或起垄等多功能耕整机械进行一次性高效作业;稻茬田块可根据土壤类型选择翻耕、旋耕依次进行,或犁翻旋耕一体化作业以及单独深旋耕作业。小麦规模较大生产田块,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可依次进行耕、旋、耙耱作业,实现高效高质量耕整作业;小麦适度规模田块或小田块,适合中小型机械作业,可选择耕、旋多功能机械一次性作业,在较好耕整质量条件下实现高效作业。
小麦播种机械化是利用小麦播种机进行播种的机械化作业。根据播种效果,可分为机械撒播、机械条播。根据小麦播种功能可分为单一播种和复式播种,主要由播种机类型决定。小麦播种机类型包括:单功能条播机、手扶匀播机、手规条播机、施肥播种机、旋耕播种机、气吸式精确定量播种机、电控式精确定量播种机,以及一次性完成耕整、施肥、播种、开沟、镇压三种以上组合作业的多功能一体播种机等。
小麦镇压与开沟机械化,主要指小麦播种后进行镇压与开沟的机械化作业。播种地块要随播随镇压或播后及时镇压,土壤过暄时应进行播前镇压,土壤水分过大、过粘时镇压器则不宜进行镇压。镇压后,田块平整,土壤紧实,10厘米深土层内,土壤容量以0.9~1.1克/厘米3较为适宜。小麦播后要进行机械开沟,建立小麦田块排灌系统,做到旱可灌、涝可排;同时,机械开沟可将沟中的土壤均匀抛撒至田块,可减少小麦露籽,提高出苗率。
小麦施肥机械化是利用机械进行小麦施肥作业。小麦生产施肥通常可分基肥和追肥。机械施肥连续性强、均匀度高,基肥施用与耕整同步配合可进行不同耕层深度施肥,随犁耕和深松耕可实现深施肥,随旋耕可实现土壤表层均匀施肥,条施肥可实现播种带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追肥则可分为固体机械抛撒和叶面喷施两种。此外,水肥一体化实施是小麦施肥机械化的重要进步,通过设置施肥罐、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实现小麦水肥同步施用。
小麦灌溉机械化是通过先进灌溉装备进行小麦生产灌溉,主要包括喷灌和滴灌,其优点较传统地面沟渠灌溉高效节水,且可根据小麦需水特性和不同时期的水分效应进行灌溉调控。喷灌可较地面灌溉节水20%~40%,且不破坏土壤结构,适用范围广。滴灌不但节水,且节能。
小麦植保机械化是指小麦生产过程中进行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机械化作业。小麦植保机械包括:传统背负式手动或机动喷雾器、机载(机引)喷杆喷雾机、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式喷雾机、航空喷雾飞机、小(中)型无人植保喷雾机等。随着小麦生产力发展需求,小麦植保机械化发展也在加速,尤其在无人机智能植保作业领域发展迅猛,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与精度。
小麦收获机械化是指小麦成熟后进行机械作业收获。小麦机械化收获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项作业的联合收获方式,且小麦联合收割机根据其秸秆喂入方式选用全喂入式较为适宜;另一种是用割晒机和场上作业机械分别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项作业的分段收获方式。小麦机械化收获时,应根据品种、密度、倒伏情况以及田块沟渠分布地形等规划机械收获作业路线,并进行相关收获前准备工作,提高机械收获效率。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王龙俊,姜东.图说小麦.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