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栽培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投资少,生育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显著优点。在种植两季稻不足而种植一季有余的地区推广应用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秋季温光水资源提高粮食产量。中国常年推广应用面积超过5000万亩,总产稻谷1000万吨以上。
再生稻栽培
利用头季稻休眠腋芽具有萌发的特性,通过合理的栽培手段,促使休眠腋芽萌动、生长、抽穗、成熟而再次收获一季稻谷的种植模式。
- 英文名称
- cultivation of ratooning rice
- 所属学科
- 作物学
品种:选用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直立、抗逆性和再生力强、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产量高而稳定的杂交品种。
播、栽期:头季稻应在播种适期内抢晴早播早栽,促进头季稻早栽、早发、早成熟,为再生稻安全齐穗扬花结实争取时间。
育秧方式:头季稻采用旱育保姆培育健壮旱秧技术,促进头季稻早发、多发分蘖和提早成熟,为再生苗早发、多发奠定基础。
整田:整田做到田平而泥不绒,高度差不超过3.3厘米,确保晒田时迅速排干水分和缩短外来水源在田内滞留时间,达到雨停水干的晒田目标。
施肥:头季稻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比例合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移栽:秧龄35天以内及时移栽,秧苗要达到白根多、植株矮健的标准。为保证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的有效穗数,头季稻必须栽足窝数和基本苗数。栽秧应选择在冷尾暖头进行,栽秧时力求浅栽,避免出现秧苗栽得过深影响低位分蘖现象的发生。
在浅水栽秧或无水栽秧、薄水护苗、浅水分蘖、适时高质量晒田的前提下,适当提早晒田时间,促进达到有效穗的时间提前,雨水多的年份和长势旺的田块应早晒和重晒。晒田的标准是田开大裂,白根满田,叶色褪淡,叶片直立。在拔节前三天复水,以免影响幼穗分化;拔节后至收获一直保持10厘米浅水层,促进正常生长。
营养生长期进行2~4次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消除有毒物质,加速肥料分解,促进秧苗正常生长。
孕穗期秧苗长势较差的田块,视苗情追施速效肥,始穗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液,增粒重,防止后期早衰,保持再生芽的生活力。
主要病害为纹枯病,不仅影响头季产量,而且对再生稻影响较大,因此纹枯病提倡防治两次,第一次防治时间在孕穗初期,第二次可在见穗期结合防治虫害一并施药。
头季稻收获前后,正值再生芽萌发伸长的重要时期,但此时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再生芽萌动和伸长受阻,显著影响发苗。因此,必须做好头季稻生育后期稻田蓄水保水工作,及时蓄足田水,保证收获时田内有水,但不能过早淹深水,一般应保持10厘米深为宜,以免影响头季根系活力和腋芽成活率。
这是夺取再生稻高产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头季稻齐穗后,稻株光合作用生产的养分主要输送到籽粒,此时也是稻桩上的休眠芽开始死亡的时期,因此应适时足量施用水稻粒芽肥,以增强稻株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保证头季稻籽粒充实对养分的需要和一部分养分供应到休眠芽,提高休眠芽萌发率,促进正常生长。一般年份,水稻粒芽肥在头季稻齐穗后3~7天内施用,施用过迟和过早,再生芽都会发苗少、伸长慢。施肥数量以每亩尿素15~20千克为宜。在具体施用上,应按照看品种、看苗情、看抽穗早迟、看天气的原则适当调整和确定施肥时间及数量,头季稻抽穗早,再生芽伸长快,发苗势强,粒芽肥应适当早施;头季稻耐肥,再生芽伸长缓慢,发苗势较弱,粒芽肥则应适当重施。
头季稻成熟收获早迟关系到再生稻发苗与抽穗早迟、苗穗多少和能否安全齐穗结实及产量高低乃至成败,是再生稻的又一关键环节。再生芽的萌发和前期伸长所需物质不是来源于茎,而是依靠头季稻后期的同化产物,因此,确保头季稻后期正常生长,不过早收割头季稻,对再生芽的萌发及前期伸长是十分有利的,但过迟收割又会造成大田群体过大而影响再生苗的正常生长,且收割时又将割掉多数再生苗。生产上应严格掌握头季稻主穗籽粒全黄,分蘖穗基部仅有2~3粒青籽(即“十成黄”),且田中部主茎倒三节腋芽伸长至3.3厘米左右时收割。
头季稻不同节位的腋芽从头季稻收获到抽穗扬花的时间和穗粒数有明显差异,高节位的生育期短、穗粒数少,低节位的生育期更长、穗大粒多。因此,头季稻高留稻桩应本着早成熟收割的留低点、迟收割成熟的留高点的原则灵活掌握,以确保再生稻在不同田块,不同年份,均能获得较为稳定的产量。一般地,头季稻成熟收获期较早的田块,留桩高度应降低,以充分利用生育期较长、穗大粒多、能正常扬花结实的倒四节、倒五节甚至倒六节再生芽成穗,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头季稻较迟成熟收割的,留桩高度应提高,增加生育期更短的倒二节、倒三节再生芽成穗比例,确保再生稻安全扬花结实。
一是头季稻收割后及时拖稻草出田,扶正稻桩,若遇连晴高温天气,在收后3天内的早、晚连续浇水泼湿稻桩,避免再生芽失水萎蔫,甚至发生再生芽死亡。二是头季稻收后3天内亩用尿素3~5千克增施一次发苗肥,促进早发苗、多发苗、发壮苗。三是再生稻始穗期喷施“施丰乐”或“920”,以减少包颈,提高抽穗整齐度和结实率。四是防治好三代螟虫、稻纵卷叶螟、飞虱、叶蝉等,确保再生稻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