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直裆尺寸大小的因素有人体股长、裆底间隙、腰位(腰头的位置)、人体臀围(相关度低,影响小)等。
测量方法主要有:
测量法。测量时,被测者坐在硬面椅子上挺直坐姿,从腰围向下量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即为立裆深。
计算法。由于直裆深的尺寸在实践中测量比较困难,测量误差会较大,因此,在应用中一般采用以下的一些经验公式法。①直裆深= H/4。这种计算方法简单,但受臀围影响太大,只能适合标准体型。②直裆深= L/10+ H/10+X-腰宽。该公式应用较为广泛,计算出的直裆深也比较准确。③身高计算法,直裆深=身高/6-1。与身高呈线性关系,误差较大,难以适应各种体型。④人体测量与公式相结合,即测量出总裆尺寸,再根据公式(总裆尺寸+2厘米)×2/5。此法误差仍然很大,况且总裆尺寸不在号型系列的测量部位中,不能适应服装的工业生产。
旧时服装技术是靠师傅带徒弟传授,尺寸一代传一代。形成固定数值,很难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人们只能从实践中根据人体与西裤的一般关系来处理立裆深,男性以103厘米裤长为中心,用31厘米为基础;女性以100厘米裤长为中心,用32厘米为基础,裤长每增减3厘米,立裆深相应增减0.3厘米,这样来处理立裆尺寸,仅适应大众化。单量单裁的西裤,可以联系测量下裆的尺寸,对具体体型进行具体处理。基数只要会用,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立裆深的尺寸,国内外有一些推理计算公式,常见的用裤长1/10加17~19厘米定寸。由于定寸的基数大,所以换算值比较稳定。也有的用臀围尺寸换算,其公式的目的不外乎求个近似值。这些公式不管如何,都离不开立裆深的基础规律,假如过分追求公式的准确,相反地会给设计带来失误,因为人体的发育、绝不可能千篇一律,同样身高的人,下裆尺寸往往不一样,有的甚至相差2~3厘米,但由于多数人对这里尺寸不太计较,从而会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宁长不短,这就为西裤带来不良后果,上提不足,下垂有余,有的甚至造成拖裆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单量单裁的西裤,不能简单地按一般规律办事,需要结合材料的性能、穿者的习惯,做出判断。西裤有的人能提到腹上,有的甚至在腹下胯骨,这之间的出入很大,尤其是一些胖、壮体型的人,穿着习惯更是多样,如不慎重鉴别分析,立裆尺寸就难于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