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莫斯科,卒于华沙。祖父曾跟随A.V.苏沃洛夫将军参加战斗并因伤阵亡。父亲曾从事文学创作,酷爱诗人G.R.杰尔查文的诗作,在别尔格童年时即要求他背诵杰尔查文的诗作。1830年,跟随父亲前往西伯利亚。1843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853年以记者和翻译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战斗,并创作了两卷本的《围攻塞瓦斯托波尔笔记》(1858)。1859~1863年,作为《俄国导报》的记者先后到过意大利、埃及和波兰等地。1868年起在华沙从事俄语教学,1884年逝世。
别尔格自幼学习诗歌创作。1845年,开始在《莫斯科公国人》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为作品翻译、诗歌和书评。别尔格的代表诗作有《雅罗斯芙娜之歌》(1845)、《我的未婚夫在战场》(1854)、《麻雀娶亲》(1854)、《乌鸦》(1854)等。在游历各国之后,创作了《耶路撒冷旅游指南》(1863),以客观的笔触再现了众多有趣的历史事实。在华沙生活期间,别尔格创作了《波兰阴谋和起义记录》(1873)并翻译了A.密茨凯维奇的叙事诗《塔杜施先生》(1875),其译本不仅非常接近原作,且具有诗歌的精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