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越南和日本。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
黄喉拟水龟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
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Testudoformes)地龟科(Geoemydidae)拟水龟属(Mauremys)一种。又称石龟、水龟、黄板龟。中国南方常见龟类之一,可接种藻类生成“绿毛龟”供观赏。
分布于越南和日本。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
头部较小,头顶平滑无鳞,淡橄榄色,两条黄色条纹自眼缘经头侧延伸到颈部。喉部淡黄色,部分有深色斑点。背甲扁平,棕黄色或褐色,边缘锯齿状,中央嵴棱明显,稚龟两侧具侧棱。腹甲黄色,盾片外侧具黑斑。腹甲前缘上翘,后缘缺刻较深。甲桥明显,背甲与腹甲借韧带相连。四肢背面灰褐色,腹面淡黄色,指、趾间具蹼,末端具爪。尾细短。
半水栖龟类。栖息于河流、稻田、湖泊,常到附近灌木及草丛中活动。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3月底为其冬眠期。杂食性,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尤喜食鲜肉类;也食水生植物。个体间生长差异大,体重50克以下时生长缓慢,50克以上增重明显。人工饲养下,性成熟需5~6年。繁殖期为每年5~10月,产卵高峰期在5~6月。繁殖力较低,窝卵数1~7枚,平均2.5枚。卵壳灰白色,长椭圆形。适宜孵化温度为26~29℃,29℃为性别决定临界温度,超过33℃则影响胚胎发育。孵化时间约73天。
背甲富含胶质,可人工接种藻类生成“绿毛龟”供观赏。肉可食用,有滋补功效。20世纪90年代已开展人工养殖,在中国华南地区发展迅速,已形成规模化产业。该龟市场需求量较大,对环境要求宽松,繁养技术容易掌握,人工养殖具有较好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