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在此湖中出产的淡水珍珠被称为琵琶珠。
池蝶蚌
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蚌科(Unionidae)帆蚌属(Hyriopsis)一种。日本特有品种,是优质淡水育珠蚌。
- 英文名称
- biwa pearl mussel
- 原语种名称
- Hyriopsis schlegelii
- 门
- 软体动物门
- 纲
- 属瓣鳃纲
- 目
- 蚌目
- 科
- 蚌科
- 属
- 帆蚌属
- 所属学科
- 渔业
贝壳大型,扁平,外形呈不规则的长椭圆形,前端钝圆,后端尖长(见图)。背缘向上扩展成三角形的翼部较低。壳质较坚硬。前后有轻微的沟痕,后脊发达,略呈双角形。后背翼弱,由此向后背壳呈斜截形。壳面密布黑色的同心生长线。与三角帆蚌的形态比较:壳宽是三角帆蚌的1.23倍,外套膜的厚度是三角帆蚌的1.78倍,贝壳珍珠层的厚度是三角帆蚌的2.08倍,晶杆粗长,消化吸收能力强,生长旺盛。壳顶较三角帆蚌低,大多顶端因剥脱而发白;幼蚌缘背后面有翼状突出,长大后即消失。壳内的珍珠层,闪着青白色的光泽。
与三角帆蚌相似。喜生活在浅水湖泊的富有泥沙之处,适应水温8~38℃,最适水温20~35℃。以摄食藻类为主,主要种类有绿藻、硅藻、裸藻、金藻,还摄食有机碎屑等,一般在春末夏初进食比较旺。
据日本资料记载,最小型壳长100~110毫米,商品规格壳长100~130毫米以上,寿命超过10年。性成熟年龄、产卵季节与三角帆蚌相似,作为繁殖康乐蚌的母蚌。在日本,从自英国引进的红眼鱼上采集钩介幼虫;在中国,以从黄颡鱼上采集钩介幼虫为主。
中国上海曾于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引进,成功繁殖后代。1997年,江西省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第二次引入。池蝶蚌在中国引种、驯养、繁育成功后,表现出一定优势,作为培育大规格高质量珍珠母蚌。2006年,上海海洋大学采用母本池蝶蚌与父本三角帆蚌杂交,培育出珍珠贝类新品种——康乐蚌。2020年,南昌大学通过群体选育,培育出池蝶蚌“鄱珠1号”。自然状况下,可以与中国三角帆蚌产生杂交后代,造成“遗传污染”,应严防流入自然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