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石连玉团队历时28年,采用多性状复合群体选育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历经6代系统选育而成。选育过程:以云南省晋宁水库大头鲤、嫩江中下游黑龙江鲤和苏联引进的散鳞镜鲤复合杂交,即用大头鲤(♀)和散鳞镜鲤(♂)的杂交后代为母本(♀),黑龙江鲤(♀)和散鳞镜鲤(♂)的杂交后代为父本(♂)杂交,后代雌性(♀)与再与雄性大头鲤(♂)回交获得子一代,即易捕鲤。
易捕鲤的活动水层为中上层,解决了大水面底层鲤难以捕获的问题。在池塘不排水或少排水的情况下,两网起捕率在90%以上,所获商品鱼可实现错时销售。在大水面增殖中,捕获率占全部鲤的85%以上,提高了大水面鲤的回捕效率。易捕鲤育成后,在2015~2022年,共繁育推广水花、夏花苗种约2.75亿尾,应用到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面积约146.61万亩,新增销售额约2.62亿元,新增利润约4441.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