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发表于《30天》杂志。小说主人公奥斯塔普·本杰尔是《十二把椅子》结尾不幸去世的人物。两位作家应公众的要求,在《金牛犊》中让他复活,重新开始了冒险事业。1930年的春末夏初,奥斯塔普·本杰尔怀着发财梦想,冒充施密特中尉的儿子来到执委会要求给予帮助。在那里,他碰到了同样冒充施密特中尉儿子的舒拉·巴拉干诺夫和巴尼科夫斯基,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去找住在切尔诺莫尔斯科市的秘密百万富翁卡列科。卡列科是某单位财会部的小职员。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月工资46卢布的人,在车站寄存处的箱子里有几千万卢布。本杰尔到卡列科活动的各个地方调查,查明了卡列科财富的非法来源,最后写了详细的材料,准备把它以一百万的价格卖给卡列科。第二天早上,本杰尔和卡列科一起来到车站取钱。卡列科趁着当天发生骚乱的机会逃跑了。本杰尔偶然从卡列科单恋的姑娘——卓娅口中得知卡列科的新地址,他们又重新去追踪卡列科。路上,巴尼科夫斯基劳累而死。本杰尔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卡列科,从他那里得到了一百万卢布。但是在苏维埃国家里,钱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有用的是供应证和分配证。本杰尔虽然拥有百万财富,但却不得不冒充工程师、乐队指挥,甚至施密特中尉的儿子。在莫斯科火车站,本杰尔遇到了巴拉干诺夫,给了他五万卢布。在拥挤的电车上,巴拉干诺夫本能地偷了女士的皮包,被抓走了。处于苏维埃集体之外的个人,不可能用钱买房子、买汽车,也交不到朋友,本杰尔不知道应该把这些钱丢掉还是交给政府。33岁的本杰尔,在苏联土地上没有自己的位置。1931年3月,他通过罗马尼亚边境时,身上的两件皮大衣、大量外汇和贵重物,被罗马尼亚边防人员洗劫一空,只剩下了被他称为“金牛犊”的金羊毛勋章,他不得不又回到了苏联。
小说情节幽默有趣,讽刺尖刻有力,深刻抨击了唯利是图和拜金主义,同时还指出财富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小说和《十二把椅子》一起被认为是苏联文学早期最负盛名的两部讽刺作品。与《十二把椅子》单纯的讽刺不同,这部作品借助“金牛犊”这一圣经形象抨击贪婪和对财富的渴望,同时加入了哲理思考。《金牛犊》基本延续了《十二把椅子》的故事情节,但不同于《十二把椅子》中所有的发财梦最终破灭,《金牛犊》的主人公本杰尔的尝试是成功的,他最终获得了财富,但在当时苏联社会,仅仅有钱毫无用处,费尽心机获得财宝之后仍徒劳无益,甚至还要藏起来。在《金牛犊》中,伊里夫和彼得罗夫表明,财富不会使一个人的生活变得幸福快乐,任何对宝藏的寻求从一开始就注定徒劳无功。小说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在苏联许多城市建有主人公奥斯塔普·本杰尔的雕像,小说还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电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