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裂产生的子细胞螺旋式排列是由于分裂细胞的纺锤体与其赤道面(或者纵轴)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而致。纺锤体如果按顺时针方向倾斜,称为右旋型;如果按逆时针方向倾斜则称为左旋型。一般这种左旋和右旋卵裂是交替进行的。贝类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便呈现不等分裂,分裂面与细胞的纵轴平行(径裂[注])或稍有偏转,其中大分裂球与极叶[注]相连;之后,大分裂球进行第二次不等径裂,而小分裂球发生均等径裂,由此产生一个大分裂球和三个小分裂球;第三次卵裂中所有细胞发生不均等分裂,产生上下两层细胞,上面一层细胞较小,以后这些小分裂球进行均等分裂,下面一层细胞较大,它们进行不均等分裂。极叶是受精卵(或者卵裂球)植物极伸出的一个临时性突出部分,它的出现时间是在第一次卵裂开始之前和第二次卵裂开始之前,极叶突出后不久便随着卵裂的进行而消失,到第三次卵裂时,极叶的出现就不如前两次明显了。极叶的出现体现了早期卵裂期间细胞内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是细胞质向植物极迁移集中的结果。通常卵裂期胚胎始终能够看到在植物极有两个较大而突出的细胞,这两个细胞不但是在极叶部位形成的,而且也含有原来极叶部位的物质。
卵裂是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受精卵通过快速的有丝分裂,由单细胞进入多细胞状态,由此细胞间建立了联系;在早期的细胞增殖中,通过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出现了胚胎细胞的早期定向分化,如含有极叶成分的细胞将参与贝类中胚层结构(如肌肉和壳腺)和背腹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