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技艺已有数世纪的历史,主要产品是大型的墙壁挂毯,也生产地毯和家具装饰。
法国奥布松挂毯技艺
法国科勒兹地区奥布松等地流传的传统挂毯技艺。
- 英文名称
- Aubusson tapestry
- 所属学科
- 科学技术史
奥布松挂毯在水平放置的织机上编织,织机下部的一对踏板将经纱片抬起,并与经纱相连。纬线主要为当地手工染色的毛线或其他纱线,缠绕在梭子上。设计者会先画出适合挂毯尺寸的图样,放置于水平经线的下方,并用别针加以固定。
在纺织过程中,图样通过经轴上的经线向上滚动,织工按照图案的轮廓进行纺织时,需要将经纱拨开,以便能看到图样。由于是在挂毯的背面进行纺织,因此会在经线下部放置一面小镜子,以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织工通过踏板控制经纱的综线将奇数经纱和偶数经纱分离开,梭子在奇偶经纱之间的空隙中来回穿梭,织出美丽的挂毯。
奥布松挂毯的织工既可以复制古代的图案模板,也可以根据当代艺术家设计的图样进行编织,后者更受推崇。他们制成的挂毯工艺品也可以帮助推广该艺术家的作品。织工对图样的解读有一定的自由度,这具体取决于其表达的偏好以及艺术家和织工间的默契。根据法国的版权规定,通常的做法是每个样板要编织六件挂毯用于销售,并要另外制作两件赠送给样板艺术家。因此,奥布松挂毯使得普通大众可以购买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该价格虽然比较高,但仍然比原作的价格低。
购买奥布松挂毯,要求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背景,以及较大的展示空间。几个世纪以来,富裕阶层、机构和政府是主要客户群体。利用这种技艺编织的墙面壁饰通常尺寸较大,地垫和家具用品(如扶手椅盖布)也基本如此。20世纪之前,绝大多数挂毯图样制作者都来自西方世界,尤其是法国。但是,从20世纪开始,情况逐渐发生改变,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均受到奥布松织工的欢迎,目的是丰富挂毯的主题形式。奥布松挂毯的精湛技艺使其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收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克里姆林宫等著名场所均使用奥布松挂毯作为装饰。2009年,“奥布松挂毯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