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年发表。诗歌讲述了在比萨拉比亚草原上有一个茨冈人(即吉卜赛人)部落在游牧,他们四处为家,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一天,茨冈女人真妃儿带回了一个外族小伙子阿乐哥。阿乐哥由于受到衙门的追捕,希望能加入茨冈人的流浪队伍。真妃儿的父亲高兴地接纳了他。第二天早晨,茨冈人动身去另一处地方。真妃儿担心阿乐哥会思念故土,途中阿乐哥对真妃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厌恶没有爱情和欢乐的城市生活,如今他希望能和相爱的真妃儿一起浪迹天涯。阿乐哥随着茨冈人过了两年自由的流浪生活。他对过去毫不留恋,他已然是一个真正的茨冈人,牵着熊在观众面前讨赏丝毫不觉得难为情。但是真妃儿对他的爱并不长久,她爱上了另一个人,这令阿乐哥非常恼火和痛苦,夜不能寐。真妃儿的父亲用自身经历劝慰阿乐哥放宽心怀。老头儿年轻时爱上了真妃儿的母亲,但是她后来抛下幼女,与另一队茨冈人走了。阿乐哥奇怪老头儿为什么不报复自己的妻子,老头儿回答说没有人可以控制别人的爱情,逝去的东西是追不回来的。阿乐哥抓到真妃儿和另一个茨冈小伙子约会,出于嫉恨,他杀死了他们。人们埋葬了两具尸体,出发继续流浪。老头儿拒绝阿乐哥与他们同行,他不能容忍他们的队伍中有一个凶手,一个只要自由属于自己的人。最后,只剩下阿乐哥一个人在坟前痛苦。
《茨冈人》是普希金南方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诗中的悲剧表明普希金对浪漫主义者所热情讴歌的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表示怀疑。坟前阿乐哥的痛苦令人感到他也是自私的情欲的牺牲品,无论是真妃儿,还是阿乐哥,都听凭自己的情欲的驱使,只要求自己的自由,这样的爱情只能以悲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