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为5个部分,1927~1939年陆续刊登在法国巴黎俄国侨民创办的杂志《现代笔记》上,1952年由美国纽约的契诃夫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不仅展示了“我”的成长经历,而且成功地描绘了俄罗斯中部恬静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刻画了贵族、农民、商人、知识分子等各阶层人物的形象。
小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因而在俄罗斯文学中独树一帜。作品并不是“我”的生活的简单复现,而是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乡、亲人、爱情和周围世界的感受。作品没有情节的开端、高潮和结局,事件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和时间的连贯性,主人公的一切行为只是强大的生活洪流中的一部分,它无目的,但存在,在它面前人只能被动地服从。从创作方法上看,小说中的一切都是以琐碎、独立又飘忽的回忆片断的形式展现的,作者在时空的巧妙变化中引领着读者走进了自己思想成长的世界,进行着心灵的遨游,去感受生命的永无止境。
小说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中“经典小说的范例”,正是由这部作品开始“俄罗斯小说意识开始从统治它的强大的思想意识的诱惑中、从相信思想具有优于生活和对生活具有权威力量的观点中解放了出来。”小说最早的中译本(节选)由章其翻译,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