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农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农业气象学 . [农业气象学综论] . [农业气象学家] . [中国农业气象学家] . 涂长望

涂长望

/Tu Changwang/
条目作者顾钧禧

顾钧禧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225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22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06-10-28~1962-06-09)

中国气象学家。

英文名称
Tu Changwang
出生日期
1906-10-28
去世日期
1962-06-09
出生地点
湖北汉口
去世地点
北京
毕业院校
利物浦大学

生于湖北汉口,卒于北京。1929年毕业于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193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气象专业,后入英国利物浦大学,为气象专业研究生,1934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1935~1938)、清华大学(1935~1936)、浙江大学(1938~1942)、中央大学(1943~1949)气象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气象局(今国家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科学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秘书、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涂长望在筹建中央气象局、组建并发展全国气象观测网、开展现代气象业务、培养气象人才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他与竺可桢共同倡议下于1953年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气象研究机构,1956年在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1960年在南京气象学院(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办了农业气象专业。20世纪30年代,他研究中国的气团分类、锋面与中国天气变化的关系、大气活动中心、世界大气浪动和海洋环流同中国降水和温度的关系,开辟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领域。他在竺可桢气候分类的基础上,对中国气候区划和各区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见解,更细致地划定了中国的气候区域。1944年发表的《中国夏季风之进退》一文(与黄士松合著),对中国夏季季风的性质、出现的时间及其活动规律等提出了新的见解,此外还对高空气候、农业气候、长江水文预测等做了研究。涂长望的重要著作还有《中国气候区域》(1936)、《我国低气压之成因与来源》(1936)、《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1937)、《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1937)、《中国之气团》(1938)和《关于二十世纪气候变暖问题》(196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