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城市土地基准地价和农用地基准地价。城市土地基准地价是在一定时间点,城市土地分用途、分区域的平均价格。是在城市土地等级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交易价和土地收益的抽样调查测算出来的。它反映城市土地平均收益状况和土地市场状况。农用地基准地价是在正常市场条件下、按所在区域具有普遍适宜的农业生产制度、设定农用地基本设施平均状况、在一定土地使用年期内的农用地使用权价格。
中国实行城市土地基准地价公示制度,各地政府必须按时测算并公布基准地价,目的是为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引导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政府在出让土地时可以依据基准地价制定出让底价,还可以依据基准地价制定一些与土地有关的税收标准。基准地价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建设的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城市中大范围推广。进入21世纪,中国已有600多个城市进行了基准地价的测算工作。
随着农地制度的改革,在“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下,农用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增强,农用地交易需求不断增加,国有农用地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为适应农用地规模化经营与市场交易的需求,中国部分地区已开展了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和利用。当前,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主要以耕地为估价对象。建立农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可规范农用地流转市场秩序,及时反映农用地流转价格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