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埃雷迪亚一个上流社会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高级官员。在完成中学教育后,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医学,因受当时政治论战的影响,很快回国,在哥斯达黎加大学取得法律和经济学学位,毕业论文“哥斯达黎加的压力集团”获1971年国家论文奖。1967年前往英国,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69年担任哥斯达黎加大学政治学专业讲师。1974年获得埃塞克斯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阿里亚斯是哥斯达黎加民族解放党的党员,曾担任哥斯达黎加大学政治学院教授。20世纪70年代历任总统经济顾问、中央银行副行长、国家计划和经济政策部部长、民族解放党国际书记等职。1978年当选埃雷迪亚省立法大会代表。1979年任民族解放党总书记。1986年,作为民族解放党的候选人当选总统,同年5月就职,任期4年。
执政期间,坚持对外经济开放和缩减政府规模两大基本政策。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下,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国家赤字。从传统的经济作物(咖啡和香蕉)转变为以异国花卉和水果为主的非传统作物和发展旅游业。上调基本生活用品价格和公共服务费,削减大学教育预算,将工会排除在集体谈判之外。执政两年后通货膨胀率开始下降,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以上,1989年达到5.6%。4年任期结束时,外债减少近1/4,失业率从6.7%下降到3.7%。在外交政策上,奉行前任总统L.A.蒙赫在1983年提出的“永久的、积极的和非武装的中立”。既谴责美国国会给予尼加拉瓜反政府组织的援助,同时宣布自己反对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政权,指责其背叛了1979年反桑地诺革命的民主和自由主义原则,甚至将尼加拉瓜变成了“第二个古巴”。
阿里亚斯认识到解决尼加拉瓜内战和促进民主问题需要开展多边对话。1987年,提出《阿里亚斯计划》,旨在解决中美洲危机,促进中美洲的民主与和平。8月7日,中美洲五国总统在危地马拉签署了以《阿里亚斯计划》为基础的《在中美洲建立稳定和持久和平的程序》(又称《中美洲和平协议》)、《第二次埃斯基普拉斯会议协议》。因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美洲冲突中起决定性的调解作用,阿里亚斯于1987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88年,他用诺贝尔和平奖奖金建立了阿里亚斯和平与人类进步基金会。随后,阿里亚斯呼吁在中美洲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并推动了中美洲议会的建立。
由于哥斯达黎加1969年7月11日的宪法改革第132条明确禁止总统连任,在第一任任期即将结束时,阿里亚斯数次向最高法院宪法法庭提出上诉,企图修改该条规定,但多次被驳回。2003年,其支持者对1969年禁止连任的宪法修正案提出了违宪挑战,4月的裁决推翻了禁止非连续连任的规定。
2006年2月5日,哥斯达黎加总统大选中,阿里亚斯再次当选总统,5月8日就任,任期4年。在第二届任期内,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加大对外开放市场的力度,提高哥斯达黎加对外贸易自由化程度。同时,高度注重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6月,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