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标识性作用主要体现服装的历史性和阶段性、服装的职业性、服装的民族性、服装的社会适应性。
服装经历几千年的历史,跨越不同的历史阶段,承载着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如中国古代历次改朝换代,首先重整服装以表示本朝与前朝的区别。社会变革期间,服装的变化体现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它常常作为新概念的象征而出现,用来充当新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标志。服装反映社会发展阶段中每一时期的社会价值、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服装的标识性还标志着担负某种社会职能的作用。职业服反映了人们所从事的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如军服、警察服、铁道服、消防服、护士服等,从而达到方便识别,提高效率,增强团结,增添庄重感、威严感的作用。
服装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水平,也可以反映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性格和爱好。
服装标识性能区分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爱好等,根据不同时代潮流和社会性质,不同服装适应不同社会人群的穿着特征,这便是服装的社会适应性。服装根据生理特点可分为男装、女装和童装三大类;适应年龄层次可分为老年、中年、青年装等。
服装可以通过色彩、纹样以及品类来体现其标识性。
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和联想使得色彩具有某些象征意义,由此可以表征穿着者的身份、情绪、修养等特征。时代性的社会群体对于色彩的表征有一定的一致性和认同感,如红色会带给人兴奋、刺激、温暖、欢乐的感觉,通常被作为喜庆、胜利的装饰用色。
利用纹样来展现美、情绪、国家文化、职位的现象也非常常见。如中国服饰纹样以造型典雅、寓意深远而闻名。服装的图案设计也会通过某个年代的某种特定符号进行赞美、宣扬或批判,代表某种大众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