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经济又有效的保护自然湿地资源,使其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技术手段。自然存在的湿地系统是长期的演替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生态系统,它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和恢复自身稳定状态的能力,其潜在优势不可限量。同时,自然湿地系统的顶级状态明确,恢复的方向确定,因此生态修复的风险相对较小。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基底修复、水质净化、植物配置和生态系统调控等几方面措施,针对受到破坏的程度不同,选择性的搭配使用其中的某几项措施,使得原本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到受破坏前的自维持的稳定状态。因此,相对于人工湿地技术,近自然湿地技术具有如下几点优势:①省去了前期的选址、设计、建设过程,节约了成本。②保护了原有的湿地资源,使其更好的发挥潜在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③避免引入新的生态系统,也就避免了因新系统与周边环境无法融合而导致失败的风险。④修复完成后,湿地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减少了后期维护运行费用。近自然湿地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的区别(见表)。
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 | 人工湿地 |
以自然净化为主、人工措施为辅。 | 以人工措施、设施的建设为主。 |
强化、净化措施具有临时性(随着生态系统恢复,这些措施将逐渐弱化、撤离)。 | 强化、净化措施具有持久性。 |
最终发展为自维持的稳定湿地生态系统。 | 需要定期维护、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