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单件服装制作不同,批量生产的服装涉及的部门较多,投入的成本也相对较大,因而成衣的设计与生产不能盲目行事。准备工作包括原材料准备与检验、样衣试制、工艺技术文件的制定等。
原材料准备与检验主要是确认原材料的种类、原材料的耗用核算和原材料的检验与测试。服装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包括服装面料和服装辅料两部分。服装的成本来源主要是原材料,原材料耗用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产品档次越高,材料成本越大,因此根据材料单耗进行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将有效地控制成本。原材料的耗用核算工作主要包括面料的耗用核算和缝纫线的耗用核算等。服装CAD系统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原材料耗用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此外,服装生产在投料前,还必须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数量复核、外观质量检验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目的是了解材料性能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以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工艺手段和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及材料的利用率。
样衣试制是根据款式效果图的要求或客户来图、来样要求,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对即将批量生产的服装产品从中选出各款一件或少数几件,进行实物标样试制,一般分为单品试制和小批量试制。单品试制是根据款式图、样板、工艺文件等,由样品车间制作一件或少数的几件样品,以充分了解产品特征,确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小批量试制是在单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少数几件产品的试制,其主要目的是检查流水生产的可行性、工人对工艺的掌握程度,并进一步审验各种工艺文件,小批量试制由生产班组分别进行。当单品试制和小批量试制完成后需对样衣进行检验与鉴定,并填写鉴定记录表。样衣鉴定合格后,方可正式批量生产,对存在的细小问题应提出改进意见,并用书面形式说明批量生产时的改进方法,同意投产。对存在问题较多或问题较严重的样衣,应提出改进意见,并重新进行样衣试制,直至试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对非生产企业造成的问题,应积极和客户协商进行面料、工艺等方面的调整,双方认可后,方可重新进行样品试制。检验内容主要有服装造型、规格尺寸、服装结构、加工工艺、面辅料选用等。
当试制的样衣确定投入生产后,为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服装的生产应遵循一定的技术标准。按类别分,服装技术标准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按等级分,有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FZ)以及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是企业制定工艺标准的依据。各服装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所生产的产品特点等,制定出相应产品的工艺技术文件。当工艺技术文件经过正式程序审定后,需要企业各相关部门很好地贯彻与执行,并及时进行作业指导工作,以便使服装产品能够得到切实的控制和保障。工艺技术文件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单、样衣试制鉴定单、工序流程文件、工序定额、缝制工艺文件、流水线首件确认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