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欧洲大陆与大不列颠岛之间。西临英格兰和苏格兰,东接挪威、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并有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通。南有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与大西洋相接。北达设得兰群岛以东的北纬61°线。海区最长约1126千米,最宽676千米,总面积约57.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94米,最大水深725米。
大西洋东北部边缘海。
位于欧洲大陆与大不列颠岛之间。西临英格兰和苏格兰,东接挪威、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并有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通。南有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与大西洋相接。北达设得兰群岛以东的北纬61°线。海区最长约1126千米,最宽676千米,总面积约57.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94米,最大水深725米。
约在250万年前,现在北海海盆南部的多格浅滩,曾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那时,莱茵河与泰晤士河相连接,约于现在伦敦北面460千米处入海。在200万年到6000年前,屡经冰川多次进退。现在的北海轮廓约在3000年前形成。北部海岸崎岖,南部为规则的低平海岸。东部和西部海岸比较复杂,有峭崖陡壁、岛屿林立的峡湾海岸、岩性坚硬的高地海岸、平直的沙质海岸等。
整个北海都位于西欧大陆架上,大部海区浅于100米,是世界著名的浅海之一。南部水深浅于40米。英格兰北面外海有大冰碛构成的多格浅滩,面积达650平方千米,水深仅17~33米。挪威南岸和比利时北岸之间,为挪威海槽,平行于岸线,宽28~37千米,水深在200~800米间。此外,北海西部还有几个海槽,如500多米深的德弗尔斯海穴,106米深的锡尔弗海穴等,均系冰川最后退出时,大陆河流对海床冲刷侵蚀而成的。海底沉积物厚达10~15千米,大部为砂泥质,还有碎石、砾石和卵石。
属于温带气候。月平均气温2月为0~5℃,8月为15~17℃,冬季气温有时可降到-23℃。年降水量北部多于南部,分别为1000毫米和600~700毫米。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多风暴,尤其在东部海区,气旋频繁发生。荷兰、丹麦、比利时和英国等沿海国家,易受风暴潮袭击。风暴期间,北部风浪高达8~10米,南部也达6~7米,苏格兰东岸最大涌浪可达10.7米。
近表层海流呈气旋式运动,底层不规则。在设得兰群岛附近流速较强,中部较弱,一般不超过35厘米/秒。潮流较强,开阔海区流速为1~1.5米/秒,多佛尔海峡为2.5米/秒,设得兰群岛附近可达5米/秒。潮汐以半日潮为主。西南部沿岸潮差较大,多佛尔海峡附近的英国东岸潮差可达7米,北部挪威沿岸潮差较小,不到1米。
表层水温2月最低,8月最高。冬季,西北较高,为7.5℃,东南较低,为2℃。夏季反之,西北为13℃,东南为18℃。底层水温3月最低,约为3~7℃。6月,只在挪威的东南和南方外海出现温跃层,强度为每米0.2℃;7~8月,在北部和中部的广大海区30~40米层出现温跃层,强度最大,为每米0.7℃。由于西部有大西洋水的流入,东部有波罗的海水和径流的流入,盐度分布东低西高,东部为29.0~32.0,西部为34.7~35.3。西部因受大西洋较暖高盐水的影响,很少结冰。东部和南部沿岸,12月至次年3月普遍被冰覆盖。
北海是世界上初级生产力最高、渔业最发达的海区之一。约有300种植物和1500多种动物。常见的植物有硅藻、甲藻、褐藻、绿藻等。动物有甲壳类(约600种)、蠕虫动物、软体动物(约300种)、刺胞动物及鱼类(约100多种)。主要鱼类有海鲽、鳕、黑线鳕、绿鳕、鲭、鲱、黍鲱、鲨鱼和鳐类。
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自1959年在北海发现油气资源以来,在苏格兰、挪威、荷兰、丹麦和联邦德国近海都发现了油田。1969年又在挪威以南发现了埃科菲斯克大油田。至20世纪90年代,在北海共找到400多个油气田,累计找到可采石油储量47亿吨。2004年,北海地区产油2.64亿吨,占全球7.4%;产天然气2,884.9亿立方米,占全球10.8%。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0.1亿吨,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4.8万亿立方米。2010年以来,受油田日趋老化以及新油田发现减少的影响,北海石油产量逐年下降。如2014年北海英国海域的油气产量较上年下降1.1%,这一水平较1999年触及的北海油气产量峰值减少了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