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总论〕 . 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

/market order/
条目作者王璐

王璐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13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1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市场在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序性,是与市场有关的各种社会经济制度和规则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英文名称
market order
所属学科
经济学

市场秩序是市场运行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外在具体表现形式,是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秩序关系着市场中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巩固和经济联系的稳定可靠。良好的市场秩序能使市场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使其具有安全感,形成比较稳定的经济预期,并能促进市场本身也才能持续地运行和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没有一定的市场秩序,不但经济主体应有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正常的市场交换也得不到维护,而且市场的正常行为也会由于秩序紊乱而陷入崩溃,以至阻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使市场能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优化地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和保证。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平竞争,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通过竞争实现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都离不开竞争机制。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法制经济,要保证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所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其本质而言,市场秩序首先体现的是市场内在的规定性。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属性,其基本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分工生产,另一方面表现为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在市场运行中的实现,必然形成一系列的特定规则和规范,从而表现为市场秩序。其次,市场运行的内在秩序一旦形成,就必然不同程度地需要上升为法律形式,使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或秩序法制化,并转换为市场运行的法律规范。因此,市场秩序一般具有两重性质,即市场内在的客观规定性和这些市场内在规定性的法律表现或实现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秩序,就是指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定性的法律形式。

市场秩序要靠健全的市场经济的经济法规和规章制度才能维护,这些制度和规章在市场运行中成为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它是市场主体应普遍遵循的行为方式。规范市场秩序,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首先,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所以要积极完善各类市场规则,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其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再次,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引导经济活动参与者。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使每个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此外,为了保证市场能够有秩序、按规则地顺畅运行,还必须加强对市场进行规范化地管理。这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和健全的管理机构,坚持对市场的统一领导,加强市场管理,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在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并发挥社会舆论对市场的监督作用,共同维护统一市场的正常秩序和运行规则,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高效有序地运行。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