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海退聚煤作用即海(水)退聚煤或陆相成煤的作用,是在盆地演化的某一阶段,即沉积体系中活动碎屑系统弱化或废弃而使盆地大部或全部沼泽化,进而泥炭沼泽化。在适合泥炭堆积的盆地可容空间或泥炭与沼泽水面升降速率均衡的情况下,泥炭堆积且得以保存而成煤。
海退条件下形成的煤系要求盆地沉降不能停止,而且要在整个泥炭生成范围内连续发生沉降,甚至向盆地方向沉降更大。盆地沉降将导致滨海平原洼地的形成,而且泥炭堆积速率与沉降容纳速率保持平衡。而碎屑物质绕过泥炭沼泽或以河流穿过泥沼地的方式到达海岸边缘带,以便使进积三角洲前缘或障壁体系后部的泥炭向盆地方向迁移提供新的泥炭聚积区。
除非有突发性洪水事件导致泥炭发育中止或灰分增高;在正常情况下,海退期泥炭聚积作用持续进行到盆地演化的下一阶段,活动碎屑体系(如冲积体系发育)复活而使泥炭沼泽发育中止。因海退聚煤作用一般发生在盆地演化某一阶段的后期,泥炭堆积的终结表明这一演化阶段的结束,所以人们习惯于把煤层顶层面作为一个沉积旋回的顶界面进行旋回划分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