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由英国太阳物理学家J.埃费希德发现,因而得名。根据观测到的谱线位移量,可求出相应于这些位移的径向速度为1~3千米/秒。由CaⅡ的H线心和弱金属Fe线得出谱线的极大位移是在半影的外缘。径向速度的数值和方向随所研究谱线的强度和激发电势而不同。例如根据弱金属线得出外流速度约2千米/秒,而根据强线CaⅡ的H、K和氢的Hα等线,则得到流入速度约3千米/秒。据此认为,在黑子内部(主要是半影)有物质从本影沿磁力线向外流动,而在上层则有物质流入(见黑子本影和半影)。用高分辨率分光仪还发现埃费希德效应与半影的精细结构有关,在半影里发生强线轮廓的不对称性和畸变,还出现双线(一条主线和卫线或所谓“线旗”)。也有人提出,半影谱线的不对称性可能是由声波或磁声波在半影里的传播引起的。